中国民族音乐(第七章 吴越支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概述长江下游东海之滨一带,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旁及安徽南部、江西等地,人称江南地区,本区古称吴、越吴越支脉音乐文化概述1、浙江河姆渡骨哨的发现,说明这一带的居民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了乐器的制作2、南北朝时期出现“子夜歌”3、宋代永嘉杂剧的兴起,成就了“南戏”的正宗4、明代,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苏的昆山腔、江西的弋阳腔,成为我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声腔”5、清代,江苏滩簧腔赋予南方各地民间说唱、戏曲音乐以新鲜养分6、小调歌曲柔美婉约,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了绮丽的色彩主要音乐体裁形式:1、民歌:号子、山歌、小调、吟诗调等2、歌舞音乐:龙船、采茶灯、秧歌灯等3、曲艺音乐:弹词、滩簧、江南牌子曲等4、戏曲音乐:昆曲、锡剧、沪剧、越剧等5、民间器乐:苏南十番吹打、江南丝竹等江南民歌江南民歌,古称吴歌继承了吴歌的神韵,具有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特点,尤其是江南小调,以动听的旋律、淳厚的韵味,成为我国民歌艺术的瑰宝江南民歌的许多曲调,不仅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流传,而且在全国各地传播,甚至逐渐形成了“调族”《孟姜女》1、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2、作为民间时调小曲,约形成于宋、元之后3、速度缓慢,曲调流畅柔丽,感情深切,表现细腻,旋律多加花装饰,在窄声韵旋律音调的基础上偶尔加进七度、五度进行,具有浓郁的江南小调歌曲的特点《茉莉花》1、一首在全国各地都广泛流传的民歌,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我国民歌2、节奏灵动流利,以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符为贯穿全曲的节奏型,由窄声韵音调构成的旋律婉转优美,回绕纡徐,委婉华丽。徵调式中强调徵音、宫音的下方小三度进行,使之嵌上了一层羽类色彩,更显柔美《姑苏风光》1、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鲜花调》、《湘江浪》几个曲调联缀而成,用来表现对家乡的热爱2、典型的江南小调,旋律虽然有跳进,但在跳进后,仍是以大二度、小三度窄声韵的曲线进行为主3、本曲在曲调联缀方面,既有统一也有对比4、本曲的引子、过门旋律音调均有《八板》改编而成5、本曲的特殊唱法:打花舌《子夜吴歌》1、子夜吴歌是六朝乐府吴声歌曲2、《子夜吴歌》共有春夏秋冬四首。《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社会众像3、旋律音调以“先现音”为特点,节奏平稳悠长,表现了深切的思念情绪弹词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吴语方言区,明代中叶在江浙一带已相当流行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弹词的艺术特征1、弹词押平声韵,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在七字句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三字句头或夹用三字句和五字句。曲体结构有上下句、凤点头、叠句三种2、弹词有表、唱之分,其表、唱均用苏州方言,唱腔属主曲体与联曲体相结合,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复结构。除基本唱腔之外,也吸收一些南方的山歌小调和戏曲中的曲牌,运用到唱腔中去3、弹词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并相互烘托。表演形式主要有单档、双档、三人合档三种4、弹词的唱腔特点体现为流派特点,一个流派形成一种腔调,风格迥异。主要流派有俞调、马调、陈调三个,并衍生出许多新分支《新木兰辞》1、根据《木兰辞》改写的弹词开篇,用丽调来演唱2、开篇:弹词演员演唱故事前先弹唱的短篇唱词,自为起讫,作为正书的引子,也可单独演唱3、丽调:评弹艺术家徐丽仙所创,以“蒋调”为基础,根据自身嗓音特点,吸收其他曲种、民歌等因素发展而成4、全曲共由五个段落组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根据表演形式又有“昆曲”、“昆剧”之称昆曲在我国被称为“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第一批“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发展历史1、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2、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进行改革创新,称为“昆山腔”3、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创新4、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5、清乾隆年间,昆曲发展进入全盛时期艺术特征1、曲牌:昆曲是运用曲牌体最为成熟的剧种,曲牌的使用,严谨与灵活并存2、曲调类型:分为散曲、集曲和套曲三种3、演唱技巧:行腔优美,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咬字发音4、伴奏:配备齐全,笛是最主要的伴奏乐器《牡丹亭》1、作者汤显祖,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2、强调超越生死的真挚感情,贬斥封建道德规范3、《游园》: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4、《惊梦》:山坡羊、山桃红、鲍老催、绵搭絮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擅长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发展历史1、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2、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3、民国12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起第一个女班4、民国17年1月起,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男班逐渐被女班取代5、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当时称为“改良文戏”6、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艺术特点1、唱词: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2、曲调:现在常用的越剧曲调主要有三大类: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3、板式:唱腔的基本板式是中板,常用的还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等沪剧沪剧是流行于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沪剧属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源于上海浦东的地方音乐,由“东乡山歌”等小山歌发展而来。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艺术特征1、富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音乐比较柔和、优美,委婉动听,带有江南的水乡情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2、唱腔分为板腔体和民歌小调两大类3、以主胡、琵琶、扬琴、板鼓为主奏乐器锡剧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无锡、常州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称为“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滩簧戏多为二人一档,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一旦、一生两个角色,称为“对子戏”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京、簧合班1908年后,发展为“大同场戏”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戏正式搬上舞台,并先后进入上海,不久逐渐合班演出,改称“常锡文戏”20世纪30年代,锡剧又吸收其他剧种的唱腔、江南民间小调,使唱腔更加丰富多彩1935年,江苏严禁滩簧1952年“常锡文戏”定名为“常锡剧”,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后,“常锡剧”统称“锡剧”艺术特征1、唱腔: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2、乐器:以正、副二胡为主,琵琶、三弦、扬琴为辅,箫、笛、中胡、小提琴等乐器也有参与器乐独奏曲1、琴曲《潇湘水云》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南宋琴家郭沔所作乐曲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琴曲《良宵引》虞山琴派代表曲目描写安静美好的夜晚情景,全曲具有“气度安闲”的情趣3、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传统武曲的代表作,描写了公元前220年,楚汉在垓下进行的决战乐曲运用丰富的技法来模拟战争中擂鼓、吹打、马嘶等各种声音,歌颂了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4、二胡曲《二泉映月》阿炳所作三首二胡曲之一自来腔→依心曲→二泉映月以苏州民间音乐为素材,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处境与倔强的性格曲式上兼具唱赚与主题变奏的特色5、南派笛曲《姑苏行》曲笛的代表曲目采用昆曲和江南丝竹为主要素材,旋律甜美柔婉曲式结构为ABA带反复的三段体苏南十番锣鼓流行于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熟一带的民间吹打乐演奏形式民间习惯称为锣鼓,历史上曾称十不闲、十样锦等大约产生于16世纪之前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丝竹乐交替或重叠演奏为特点乐队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二是兼用丝竹乐器、打击乐器演奏的丝竹锣鼓浙东锣鼓流传于浙江全省,以浙江东部为主的一个吹打乐乐种曲调来源于民歌和婺剧、昆曲、新昌调腔、绍兴乱弹等戏曲音乐乐曲有两大类:单一曲牌反复演奏、大型套曲曲式结构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等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总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而得名在清代已在民间流行。1911年后,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是演奏风格精细,支声式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为:小、细、清、雅江南丝竹在曲式结构上分为三类:一是基本曲调的变奏;二是类似于西洋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三是多曲牌联奏的套曲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1、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等2、竹:笛、箫、笙3、其它:板、板鼓、碰铃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在突出二胡和笛子的基本原则下,其它乐器可灵活运用《中花六板》乐曲为民间乐曲《老六板》的放慢、加花。乐曲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欢乐歌》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乐曲旋律流畅,节奏由慢渐快,常用于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旋律音调结构1、调式以徵调式为多,宫、羽次之,商调式较少,角调式最少较为突出的是在徵调式中嵌入羽、角色彩,染上一层柔和的色调,称为徵调式的“羽角化”或“柔化”2、旋法在旋律进行中强调“徵角”、“宫羽”之间的小三度进行在终止时往往强调落音上的小三度音程,或在小三度之后接终止音3、色彩性乐汇连续下行级进的色彩性乐汇、曲折级进的色彩性乐汇、包含大跳进的色彩性乐汇4、润腔比较纤悉、精巧,颤音小、快、细,大多为单颤音。小三度的倚音、滑音比颤音多5、在昆曲中也有许多以羽、角为中心音的旋律音组,称为“羽、角旋律型”,成为其色彩性乐汇吴歌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古琴十大名曲秋水、佩兰、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高山、梅花三弄、广陵散、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虞山琴派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琴派之一诞生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江苏常熟创始人为严澂以“颐养性情”为目的,“清、微、淡、远”为风格特点瞎子阿炳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江苏无锡人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