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第九章 巴蜀支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巴蜀支脉中国民族音乐概况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今巴蜀支脉民间音乐,既有后世从中原秦晋传来,或由长江中下游荆楚、吴越流入,亦有原本巴蜀音乐之遗存,更多的是二者交流融合的产物巴蜀支脉主要音乐体裁形式1、民歌: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2、曲艺: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花鼓、弹唱、善书等3、戏曲:川剧、灯戏、傩戏、曲剧等4、器乐: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以及各种乐器的独奏曲等汉族民歌巴蜀支脉的汉族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民俗歌、儿歌五类1、山歌:按唱法可以分为高腔、平腔、矮腔;按相异衬词可以分为罗儿调、喳唧调、打溜溜;按不同结构可以分为五句子、联八句、穿号子;按配合不同农事劳动有插秧歌、薅秧歌、薅草锣鼓等2、号子:也称喊号子、哨子,按劳动种类有船工号子、盐工号子、板车号子等3、小调:有城市小调和农事小调4、风俗歌:包括婚嫁歌、丧歌、灯调等5、儿歌:幼儿歌、少年儿歌、诓娃娃调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直接配合着劳动的歌曲,在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号子在劳动生产中主要起着组织劳动、调剂劳动情绪、振奋精神和鼓舞斗志的作用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的来说,劳动号子在音乐上的特点是刚毅有力。节奏强烈规整,在重体力劳动中,强弱交替出现较为均匀、准确;旋律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常出现四度、五度的跳进1、号子的节奏与劳动节奏相适应2、号子的旋律随着劳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3、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单纯多反复,并且紧密配合劳动4、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川江船夫号子》又叫《川江船夫曲》,是四川的水手们在行船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劳动号子起到激励斗志、统一行动、战胜狂浪的作用,在歌声中表达船夫们雄壮豪迈的气魄全曲由五种号子、八个部分组成,表现了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的各个劳动环节《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一首“神歌”全曲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全曲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结构完整,形象生动《摘葡萄》一首高腔神歌用隐喻的手法表现对纯洁爱情的盼望乐曲为羽调式,旋律音调以la、高音re、sol、mi、do、中音la为骨干,不时出现与语言音调相吻合的升do,节奏自由全曲具有嘹亮抒情的特点《跟着太阳一路来》流传在达县一带的平腔山歌四川山歌的音调结构体系主要有两大类型1、是以mi—la—高音do、la—高音do—mi为核心的蜀羽体系2、是以sol—mi—re、高音do—la—sol为核心的蜀徵体系本曲的旋律音调兼具蜀徵体系和蜀徵体系的特点:头尾具有蜀徵体系的特点;中间部分具有蜀羽体系的特点歌词为七言八句体音乐属“起、平、落”结构全曲结构严谨,对比鲜明,前后呼应,完整统一《太阳出来喜洋洋》流行在重庆一带的“罗儿调”山歌,蜀徵体系的平腔山歌音乐结构为上下句组成的单乐段全曲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歌唱,情绪乐观、诙谐《绣荷包》流传于筠连县的小调歌曲歌词与一般小调歌词类似,采用月序演唱,但歌词和衬词均具有四川风味衬词的大量运用,使结构得以扩充,大大丰富了音乐语汇和音乐情趣带有羽调色彩的宫调式《采花》南坪的小调歌曲歌词按月序演唱,每段唱两个月节奏以切分音为特点,流畅而富有活力乐曲为上下句结构,下句进行扩充,使音乐富有动力性旋律以级进为主,显得优美流畅川剧清代乾隆年间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山西、甘肃各地声腔形成的变脸是运用在川剧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用以揭示剧种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变脸手法大体上有抹脸、吹脸、扯脸川剧艺术特征1、唱腔:川剧唱腔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2、流派: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的不同,逐渐形成一些流派。按流行地区分为四派:川西派、川东派、川北派、资阳河派3、伴奏:川剧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几种,常用的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统称“五方”。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由明清时期的时调小曲与四川各地民歌、戏曲音乐相交融而得以形成发展有曲牌一百多支,分曲牌、板腔两类最初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清音进入剧场舞台,改坐唱为站唱伴奏乐器有檀板、竹节鼓、琵琶、月琴、二胡、高胡、中胡等《布谷鸟儿咕咕叫》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四川清音曲目,通过布谷鸟儿叫迟了,来反映人民群众高涨的劳动热情用[鲜花调]曲牌。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演唱时突出了高音do、中音mi之间的小六度音程和类似顿音的唱法全曲情绪活泼、开朗吹打乐以唢呐、锣、鼓、钹为主奏乐器,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吹管、打击乐器,偶尔加上弦乐器演奏形式有坐堂和行路两种有单曲反复和多曲联套主要靠家庭成员或乐班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川派琴曲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流水》曲谱初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密谱》,但本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因琴而建立深厚情谊的故事经清代著名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后的《流水》,对原曲做了部分调整全曲以虚实相间、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高尚情操羌族民歌羌族民歌按体裁特点大致可分为五类:1、喔都惹木:山歌,分为“拉那”和“古纳”2、直布勒惹木:伴随劳动生产演唱的歌3、西惹木:酒歌4、祖惹木:在各种风俗仪式中演唱的歌5、萨朗:集体歌舞羌族民歌的特征1、以无半音五声音阶为主,次为六声音阶2、旋律音调常出现纯四度跳进、窄声韵、大声韵3、节奏有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4、音乐结构有:单句反复和变化反复体;两句式乐段等巴蜀支脉旋律音调结构蜀羽体系1、以羽音为中心,由角、羽、宫三音为骨干构成的音调体系2、特性旋律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纯四度、纯五度、小七度3、基本调式是五声羽调式蜀徵体系1、以徵音为中心,由徵角宫、宫羽徵两个三音列组成2、特性旋律音程:小三度、大二度、纯四度在巴蜀支脉的汉族民间音乐中,也有蜀徵体系和蜀羽体系相交替、结合运用的神歌在川南的宜宾地区和重庆市部分郊区,过去在“巫门起教”还愿的的“陪神”法事中演唱的歌曲,称为“神歌”现几经演变,其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四句头”山歌在四川农村流传着“四句头”山歌,它的曲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高腔山歌音域在la—高音sol之间,多活动于高音区,常出现大跳音程,多用假嗓演唱,音乐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平腔山歌音域在mi—高音re之间,多活动于中音区,常出现平稳级进,多用本嗓演唱,具有真挚抒情的特点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