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XXXXXXXX学号:1001324007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学院名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年级班别:2010级信管四班姓名:祁琳指导教师:王静2014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1-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摘要农民增收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安定及农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还与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密不可分。而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包括内部体制的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不畅,农民自身素质的偏低。因此,为保证农民增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对策探析包括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及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等必不可少。关键词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对策探析FactorsAffectingOurFarmers'IncomeAndCountermeasuresSummaryNotonlyfarmers'income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socialstabilityinruralareasandiscloselyrelatedtothelivingstandardsoffarmers,butalsowithourpolicyofexpandingdomesticdemand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glob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reinseparable.Thefactorsthataffectfarmers'income,includingthepresenceofinternalsystems,complexpoorexternalenvironment,thelowqualityofthefarmersthemselves.Therefore,toensurethatfarmers'income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andsociety,including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dualeconomicstructureadjustment,improveagriculturalmarketsystem,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servicesystem,increasegovernmentsupportforfarmerseducationeffortsandsolveproblemsoffarmersisessential.Keywordsfarmers'income;influencingfactors;Countermeasures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前言据中共十八大报告,2020年国家的经济水平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外,“十一五”纲要中提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的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由此可见,农民的增收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全局。但是近年来,国内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呈现,从2003年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将很难持续再现,所以必定会对农民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经济现象是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阻碍,间接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其进入一个低水平阶段,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在眉睫,找到其影响因素及对其的对策探析意义重大。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3-1当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主要表现1.1农民自身素质提高难受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和经济社会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受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科技政策和重视城市轻视乡村的教育政策的弊端作用,再有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迷信、功利的心理特征等,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难度显而易见。另外,由于国家有关农业法律体系建设的滞后及其连带效应等原因,致使农村现阶段存在不均等的受教育程度,农民对科技的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对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对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难以达到相关水平,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农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但同时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个难度不容易跨越,这些是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增收的具体表现[1]。1.2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有难度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说是农村奔小康极其重要的方法,是农村发展的希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下,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要求不太适应,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降低显著,另外畜牧业,林果业,种植业等产业改造较慢,难以跟上先进农业的发展步伐。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相关农业产业相对滞后,致使其成为影响农业增收的主要表现,具体为:第一,对于目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不适应,可以说大部分农民仍以种粮食为主,以此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思想意识上小富即安,致富欲望不强烈,显然不能实现农业增收。第二,有相对数量乡镇的领导本身素质欠缺,对所管辖地区的农业资源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很好的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能对农业结构调整做整体规划及长远计划。第三,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含金量不是很高,结构调整大部分只是表面文章,调过来调过去没什么大的变化。1.3农村剩余劳动力难就业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太多及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这是生产商品化,农业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据有关专家科学推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及规模条件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3的劳动力提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4-供就业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有将近2/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式是异常严峻的。另外,从教育程度上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对他们出外务工有相当程度的难度。综合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主要表现。2影响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从表面上看,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受客观自然条件制约,农产品供给自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收入不高,增收的渠道不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等成为了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明显问题,使农民的增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从深层次究其因素,则是经济规律和宏观经济环境同作用的结果[3],具体为:2.1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内部体制因素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内部体制因素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缺乏系统性,致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增收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这是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经济,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对我国农民增收的影响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对农民的增收有着间接的阻碍,严重影响城乡的协调发展,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及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国民的安定与团结。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本身的特点使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增收;在对农产品需求的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农业的产业结构及农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前者明显滞后于后者,结构调整缺乏系统性,这样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和增收空间就会受到遏制。除此之外,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扩大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差距,同时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也在持续的扩大,具体表现是:受农民收入下降的影响,城镇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高档且耐用的消费品,无法转移到有效需求缺乏的农村市场,直接的结果是,农村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有不可逾越的难度。农村应有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肯定会使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受到影响,从而也使与供给有关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受影响,必然会影响农民的增收。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5-再者,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有关市场资金和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城墙,严重的阻隔着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通,使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的阻碍,目前这种城乡分割和工农分割的现象,不仅使农业产业各方面的进程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就连乡镇一些企业的升级,资产重组和物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另外,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相关生产要素的传播,导致了农村内需不足收益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2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因素农村经济发展不畅通是影响农民增收的直接原因,而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之外的一些因素,包括不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不到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紧密的科技推广体系,及政府保护扶持力度不够等,致使出现一种农产品卖难买难的现象,显而易见影响着农民的增收。(一)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一个健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发展应满足现代化农业要求,应有比较畅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较发达的物流产业,及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农村市场流通主体。但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不够厚实,物流产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市场的规模扩大迅速,各种批发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大量出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行业相继出现,发展太过迅速,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例如,农村个体商户仍是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实力弱及规模小,虽然有运销等形式的规模稍大的市场主体,但因起步时间稍晚,在市场经济交易额中所占比例不足。比如,属于农业流通业其中之一的连锁经营进入农村的数量不多,在农村的覆盖面积不大,农村市场连锁经营交易额所占农村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0%。另外,对农村市场建设没有合理的指导和规划[5],“有市无场”及“有场无市”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农民难买难卖,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二)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近年来虽有从事有关农产品的流通、信息、科技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中介活动,但因有些农村地区的区位条件限制,缺乏有关的信息服务传播平台及条件,农民信息不畅通等,农民不能及时得到甚至于得不到有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出外务工的就业需求信息。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民传递信息的方法简单而原始,所以信息传递效率低下,进而不能与外界进行有效地沟通,难以与外界接轨,河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6-更有甚者,农民在生产指导、就业决策等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规划、目标以及计划对他们可以说是无稽之谈。简单的总结就是:第一,农民不知道市场的需求,也就不知道种植的种类;第二,农民不知道东西卖给谁,也就难以扩大生产;第三,农民不知道市场行情信息,也就使农产品卖不了好价格。这些都使农村的市场化进程速度减慢,必然使农民的增收效益得不到快速的提升。(三)科技推广体系不够紧密。科技推广体系不紧密表现为农科研相脱节,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6],现代农业与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高技术水平。但现在我国农业不能得到科技的强力支撑,虽然现阶段“科技兴农”在不少地方已深入人心,得到多数农民的支持,多种新技术持续不断的得到应用,但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农科研结合的方法太过狭隘;农产品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深层次开发的进程缓慢,对高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步伐不快,以至于难以形成精品,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技术的实施应用途径不够宽;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检测体系及检测设备不够先进,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的整体效益降低,进而影响农业的增收。(四)缺乏政府相关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农民是弱势群体,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财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