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2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转轨国家(以苏联及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为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俄罗斯转轨的特点、原因、后果及教训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3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学习本章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是苏联、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严重弊端。4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及其影响、激进转轨的原因、后果以及教训。难点是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俄罗斯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比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比较强大的科技实力及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队伍等,但俄罗斯人口下降的势头非常明显,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投上阴影。5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6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转入“战时经济”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7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3.实行“新经济政策”81.实行工业国有化背景具体政策工业国有化11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背景主要内容评价153.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19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转入“战时经济”1.国家工业化及其特点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战时经济”2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农业集体化进程农业集体化特点评价25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战时经济”1939年3月召开的联共(布)18次大会决议中指出:“现在,当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当时,德、意、日已经将经济转上军事化轨道,二战已在局部地区爆发,苏联已经意识到被卷入战争的危险,必须加强战备。苏共18大指出,“三·五”计划的任务是发展国防工业,建立燃料、电力以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巨大的国家储备,并确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建设一批同类型的工业“副厂”和扩大煤炭、钢铁与石油生产基地,加强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26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1.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28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29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作用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失衡,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人民群众的择业自由、劳动积极性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限制和束缚。30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冲击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和苏联解体31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冲击战后经济恢复情况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35主要内容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37(7)调整工业品批发价格;(8)改革信贷制度,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9)建立联合公司。2.改善和加强农业(1)重视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2)开发俄罗斯联邦的非黑土地带,扩大耕地面积;(3)发展农工综合体。38表11-1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年份项目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社会总产值6.57.46.34.2国民收入6.57.85.74.3工业产值8.68.57.44.4农业产值2.23.92.51.7社会劳动生产率6.16.84.53.3基本建设5.47.36.73.7人均居民实际收入3.65.94.43.440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和苏联解体1.经济体制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3.“8·19”事件和苏联解体43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思想(1)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苏联过去实行的社会主义被严重扭曲,表现为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思想垄断。(2)主张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经济多元化(实行非国优化和私有化,思想多元化(允许各种意识形态自由竞争,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3)提倡人道主义。(4)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人类利益高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在搞美苏对抗,实现国际关系的人性化。4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效果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有:(1)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2)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重失调;(3)财政状况恶化。政治体制改革活跃了社会生活,打破了社会的沉闷空气,克服了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许多弊端,但也引起了社会和思想的严重混乱,使社会生活失去了秩序和控制。45“8·19”事件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为首的8位领导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声称“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经“陷入死胡同”,并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由以叶利钦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肩负起祖国命运的责任,并决心采取措施,使国家和社会摆脱危机。这就是对苏联命运产生深刻影响的“8·19”事件。46苏联解体的原因(1)个人专断和缺乏法制的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扭曲和破坏,从而失去了对政权的信心和信任;(2)长期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造成了过分集权和经济效率低下,使经济失去动力和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3)苏联长期实行的大民族沙文主义,导致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最终走向国家分裂;(4)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在苏联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解决。47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一、“休克疗法”的内容及其在俄罗斯推行的原因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三、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四、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和经济好转48一、“休克疗法”的内容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上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以区别于渐进式改革,旨在遏制通货膨胀,克服财政危机,使经济复苏。基本内容一般归结为自由化(价格、外贸、汇兑)、稳定化和私有化。49“休克疗法”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1)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前者更为严厉。(2)经济自由化的步骤不同,“休克疗法”下的价格自由化、外贸自由化、货币可兑换性采取迅速的一步到位方式。(3)“休克疗法”具有全面、强力度、迅速的否定旧体制的特点,即直接的“破旧立新”;而渐进式改革一般是温和的、连续的,侧重于“增量改革”,即重在“立新”而不急于“破旧”。50“休克疗法”在俄罗斯推行的原因(1)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在俄达成社会共识;(2)经济形势极其严峻;(3)俄新执政者面临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压力;(4)激进改革的基础,使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得不可逆转;(5)从历史逻辑来看,民主派推行的激进改革,承袭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设想。51以“休克疗法”为主体的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一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1月至1992年5月是全国推行“休克疗法”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6月至1992年12月是“休克疗法”受挫,进行政策调整阶段。第三阶段:1993年未修订经济政策,重新推进改革阶段。第四阶段:1994年1月,俄罗斯政府拟定了一个经济革新方案,正是摒弃激进的“休克疗法”,宣布“浪漫的市场改革已经结束”。52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1)“小私有化”即工作人员不超过200人,截止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不超过100万卢布的国营商店、旅馆、服务业以及其他小型企业的私有化,可以通过拍卖直接出售企业资产,或者通过竞争式经营,或者以投资招标形式出让企业和租赁企业资产。53(2)“大私有化”国有工业部门的私有化,即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或者截止到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超过5000万卢布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将其改造为开放性股份公司,然后向私人出售股份来实施私有化。其他企业,即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在100万卢布以上,5000万卢布以下的中型企业,既可以拍卖也可以实行股份制。54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经济大幅度下滑,并与脱缰般的恶性通货膨胀相伴。经济下降幅度超过卫国战争时期的25%、美国1929—1933年的3%,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贫富差距迅速扩大(20%的人占有社会总财富的60%)导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55“休克疗法”在俄罗斯遇到挫折的原因(1)“休克疗法”需要企业对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市场的供求作出灵敏反应,而这种反应只有在竞争性市场下才比较灵敏。(2)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目标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而自由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要前提,与俄罗斯原来国有经济比重大的特点不相适应。(3)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与俄罗斯原来经济的高度计划性不相适应。(4)在商品短缺和非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在生产下降的条件下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条件下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在外汇枯竭的条件下放开汇率,这蕴含着高风险。56(5)“休克疗法”的推行者把成功建立在依赖大量外援的基础上,而西方国家却“口惠而实不至”(6)俄在经济上推行休克疗法,在政治上推行全盘西化,所以休克疗法在推行过程中无法避开社会震荡和政治斗争的干扰。(7)苏联解体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国民经济体系遭到破坏,给俄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俄的大部分企业已纳入“经互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它们的产供销受制于“经互会”成员国。“经互会”的解体,使俄的这些企业原料无来源、销售无市场。57俄罗斯激进改革的教训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3.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叶利钦简介见另一课件58三、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条件方面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方面经济改革方面62第四节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一、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二、东欧国家的剧变和经济转轨三、经济转轨的进展与经济好转63一、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1.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弊端2.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641.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弊端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东德)等8个国家。它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在当时的苏联红军支持下诞生的,以及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比苏联晚近30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列宁和俄国十月革命所鼓舞,受苏联在经济建设上和卫国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所吸引,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几乎都接受和实行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搬用苏联的经济体制,依靠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国有化,进行统一管理。652.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1)南斯拉夫的改革。(2)匈牙利的改革。(3)波兰的改革。东欧其他国家,如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也曾经进行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