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摘要)一、总体思路和目标1、总体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创新和城市化进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把西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科技和人才高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工业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建成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市民素质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2、主要目标“十五”期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争取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好的开局,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以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发展与调控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12.5%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1‰以内,全市总人口控制在750万人以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5:46: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5%。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05年,全社会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在全市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到60%以上。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到2005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72万吨,城市气化率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提高到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标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预期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15万人和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64元和3500元,年均增长6.9%和8.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城镇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9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12标台,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5%,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0万户。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一)经济发展重点与结构调整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建成西部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追踪和吸收转化世界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培育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名牌产品,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形成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新型元器件与专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移动和数字通信设备及产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产品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工新产品、高效新医药、生物芯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并形成生产规模。支持引进专利与自主研制相结合,不断开发各类新特中药和天然药品,发展新型中药及制剂,建立中药及新型中成药加工基地。机电一体化产业。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及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控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源器件与光材料、光传输设备、磁光电流互感器、红外弱光遥感仪、光机电医疗器械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航天航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好阎良飞机城,研制、开发、生产新一代支线飞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自动导航设备、新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应用纳米技术、超导技术和高纯金属材料、液晶材料、功能材料、可降解材料和制品、无氟制冷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材料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环保产业,重点支持开发和生产废水、废气及固体垃圾处理设备,以及环境监测系统和新能源等环保设备和产品。加速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生产率,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装备工业。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套设备、通信装备、大型工业风机、制冷设备、缝制设备、通用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大型载重车、大型系列客车、经济型轿车、改装车、铁路新机车车辆为重点,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发展特种车辆制造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轻纺工业。按照市场需求,加快新品开发,积极发展纺织服装、皮革业、食品饮料业,扩大市场份额。纺织服装和皮革业;努力提高纺织面料、印染的技术水平,下力气开发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发展壮大养殖、制皮、深加工和工贸一体的皮革工业体系;食品饮料业:积极发展啤酒、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优势产品,发展具有我市资源优势的猕猴桃、苹果、草莓、葡萄等果品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和休闲营养食品,提高质量和市场覆盖面。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强化品牌意识,扩大高等级公路用沥青、新型涂料、低污染和无磷系列洗涤用品、高档保健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行业、消费层次需要的新品种。建筑与建材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建筑市场容量扩大的机遇,积极发展新型建筑及装饰材料,加快发展建筑业和装修行业,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2、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建成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强化西安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使其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搞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依法保护和科学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制滥造。形成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突出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以建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发创立西安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开发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现代旅游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娱乐游、商务会展游、观光购物游、宗教文化游为一体的都市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区域联合,建设和推出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搞好旅游设施建设,树立国际性旅游城市良好形象。增加一批特色型饭店,建成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促进旅行社实现经营规模化和特色化;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在主要景点和车站机场等场所建立网络化公众旅游服务咨询系统;加快旅游车辆的更新;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环境的综合整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采用新方式,开拓新渠道,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增强我市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技术含量,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会计、咨询、法律、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化。建设多形式、多业态商贸体系。坚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流通格局,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和技术,培育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流通和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有计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各类商贸新型业态,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对大型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培育和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中西部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发展会展产业。积极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增强流通企业活力,推动服务贸易的产业化、社会化。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积极拓展资本、证券、保险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财团和国内区域性、政策性、股份制及民营银行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西安市商业银行股票上市,争取发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彩票。在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争取组建西安农村信用联社。扩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创业种子基金规模,争取设立西安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加速产权流动,推动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信贷的领域和规模。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努力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增加保险新品种,开辟保险资金运用新渠道,发展保险中介业务,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城市保险覆盖率。4、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进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服务及扶持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