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第二篇路面施工技术第二节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施工机具检查、修筑试验路段。1.沥青材料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材料有石油沥青、煤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路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标号,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候、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性质尺寸等因素选用。所选用的沥青应满足道路用沥青技术标准。•2.矿料沥青路面所用的矿料有粗集料(碎石、筛选砾石、破碎砾石、矿渣)、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填料等。•3.施工机械检查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做全面细致检查,使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故障。•4.铺筑试验路段在高等级公路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目的是为了取得施工经验,检验施工机械组合,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试验路段施工前要首先完成试验段(200m),用以确定以下内容:(1)确定合理的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2)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3)确定摊铺温度速度、碾压顺序、温度、速度、遍数等;(4)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5)验证沥青混合料配比;(6)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7)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8)首先有计划,然后完成总结上报审批。•二、层铺法沥青路面施工1.沥青表面处治路面①概念:是指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路面。②常识:沥青表面处治的厚度一般为1.5~3.0cm。层铺法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沥青表面处治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或抗滑层、磨耗层等。由于沥青表面处治层很薄,一般不起提高强度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抵抗行车的磨耗,增强防水性,提高平整度,改善路面的行车条件。沥青表面处治宜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应在雨季及日最高温度低于15℃到来以前半个月结束,使表面处治层通过开放交通压实,成型稳定。(1)分类:沥青表面处治可采用拌和法或层铺法施工,采用层铺法施工时按照洒布沥青及铺撒矿料的层次多少分:①单层式为洒布一次沥青,铺撒一次矿料,厚度为1.0~1.5cm;②双层式为洒布二次沥青,铺撒二次矿料,厚度为2.0~2.5cm;③三层式为洒布三次沥青,铺撒三次矿料,厚度为2.5~3.0cm。(2)对材料的要求:沥青表面处治所用的矿料,其最大粒径应与所处治的层次厚度相当。矿料的最大与最小粒径比例应不大于2,介于两个筛孔之间颗粒的含量应不小于70%~80%。沥青表面处治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或乳化沥青铺筑。(3)注意事项:当采用乳化沥青时,应减少乳液流失,可在主层集料中掺加20%以上较小粒径的集料。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后,应在路侧另备碎石或石屑、粗砂或小砾石作为初期养护用料,城市道路的初期养护料,在施工时应与最后一遍料一起撒布。(4)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施工:一般采用所谓“先油后料”法,即先洒布一层沥青,后铺撒一层矿料。(5)以双层式沥青表面处治为例,其工序为①备料;②清理基层及放样;③浇洒透层沥青;④洒布第一次沥青;⑤铺撒第一层矿料;⑥碾压;⑦洒布第二次沥青;⑧铺撒第二层矿料;⑨碾压;⑩初期养护。单层式和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的工序与双层式相同。(6)对层铺法各工序的要求l)清理基层:在施工前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使基层的矿料大部分外露,并保持干燥。对有坑槽、不平整的路段应先修补和整平,若基层整体强度不足,应先予补强。2)洒布沥青:沥青要洒布均匀,不应有空白或积聚现象,以免日后产生松散或拥包和推挤等病害。沥青的浇撒温度应根据施工气温及沥青标号选择,应避免沥青浇洒后等待较长时间才撒布集料。3)铺撒矿料:洒布沥青后应趁热迅速铺撒矿料,按规定用量一次撒足。矿料要铺撒均匀,局部有缺料或过多处,应适当找补或扫除。矿料不应有重叠或漏空现象。当使用乳化沥青时,集料撒布应在乳液破乳之前完成。4)碾压:铺撒矿料后随即用60-80kN双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及时碾压。碾压应从一侧路缘压向路中心。碾压时,每次轮迹重叠约30cm,碾压3-4遍。压路机行驶速度开始为2km/h,以后可适当提高。5)初期养护: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但应禁止车辆快速行驶(不超过20km/h),要控制车辆行使的路线,使路面全幅宽度获得均匀碾压,加速处治层反油稳定成型。对局部泛油、松散、麻面等现象,应及时修整处理。2.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是在初步碾压的矿料层上洒布沥青,再分层铺撒嵌缝料、洒布沥青和碾压,并借行车压实而成的。厚度一般为4~8c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不宜超过5cm。当贯入式层上部加铺拌和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时,也称为上拌下贯,此时拌和层的厚度宜为3~4cm路面总厚度为7~10cm。适用于作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沥青面层。沥青贯入式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其强度的构成,主要依靠矿料的嵌挤作用和沥青材料的粘结力。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城市道路的次干道及支路。沥青贯入式层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由于沥青贯入式路面是一种多孔隙结构,为了防止水的浸入和增强路面的水稳定性,其面层的最上层必须加铺封层。沥青贯入式路面宜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宜在雨季及日最高温度低于15℃到来以前半个月结束,使贯入式结构层通过开放交通碾压成型。对材料要求:沥青贯入式路面所用的集料应选择有棱角、嵌挤性好的坚硬石料。沥青贯入式面层的施工程序:1)整修和清扫基层;2)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3)铺洒主层矿料;4)第一次碾压;5)撒布第一次沥青;6)铺撒第一次嵌缝料;7)第二次碾压;8)洒布第二次沥青;9)铺撒第二次嵌缝料;10)第三次碾压;11)洒布第三次沥青;12)铺撒封面矿料;13)最后碾压;14)初期养护。对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要求与沥青表面处治基本相同。•三、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在热态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热态下铺筑施工成型的路面,即称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1.施工准备及要求1)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2)若基层为灰土类基层或有抗冲刷要求,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可在面层铺筑前铺下封闭层;3)为控制摊铺厚度,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时,还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1)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集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0C;(2)拌合时间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合时间为30~50S;(3)厂拌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明显的集料离析。沥青混合料成品仓储温度不低于50C,时间不宜超过24h,最多不超过48h。(4)拌合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间歇式拌和机连续式拌和机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车辆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底板涂有薄层油水(柴油:水=1:3)混合液。卡车上有帆布篷保护混合料。(2)面层应配有16~20辆自卸车辆,具有320t/h的运量。(3)运料车在摊铺车前10~30m处停驻,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次车位,防止粗集料离析。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的组成可调的活动熨平板或整平组件;修边套筒;夯板和可调震幅的振动整平板组合;足量的受料斗和自动进料控制器;自动整平控制器和横坡控制器。摊铺、夯实板刮平捣实、熨平板按厚度和拱度要求熨平;1)人工摊铺将汽车运来的沥青混合料先卸在铁板上,随即用人工铲运,以扣铲方式均匀摊铺在路上,摊铺时不得扬铲远甩,以免造成粗细粒料分离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尽可能在全幅路面上摊铺,以避免产生纵向接缝。如路面较宽不能全幅摊铺,可按车道宽度分成两幅或数幅分别摊铺,但接缝必须平行路中心线,纵缝搭接要密切,以免产生凹槽。人工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松铺系数混合料为1.25~1.50,沥青碎石为1.20~1.452)机械摊铺自动倾卸汽车将沥青混合料卸到摊铺机料斗后,经链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随着摊铺机向前行使,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随后由振捣板捣实,并由摊平板整平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10~130且不超过165低温施工不低于120~140且不超过1754、碾压成型(1)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法(2)沥青混凝土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20mm,如果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可以达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增加到150mm。(3)应配备足够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和终压的碾压步骤。(4)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可适当增加。沥青路面交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沥青路面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公路)或100~500m(城市道路)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层进行全线自检,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向主管部门提交全线检测结果、施工总结报告,以及原始记录、试验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申请交工验收。工程完工后应全线测定路面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并提出竣工图。工程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接到施工单位的交工验收报告,并确认施上资料齐全后,应立即对施工质量进行交工检查与验收。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现定,提出施工总结报告及若干个专项报告,连同竣工图表,形成完整的施工资料档案,一并提交工程主管部门及有关档案管理部门。施工总结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工程决算、工程使用服务计划等。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施工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目标、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交工后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