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唐诗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结构图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李颀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地位与影响李白生平与思想诗歌创作艺术个性地位与影响杜甫生平与思想诗歌创作沉郁顿挫的风格第六章中唐诗歌中唐诗歌概况(766——836)•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关。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中唐诗歌创作两个阶段1、中唐前期(766—790)代宗、德宗贞元初。主要为大历诗坛。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士人心态的转变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仍有着豪气与激情。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这个时代特别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由于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战乱,使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笔记主要诗群(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诗人群——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hóng等。(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韦应物、刘长卿、戴叔伦等。韦应物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西安)人,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任江州刺使、苏州刺使,亦称韦江州、韦苏州。出身关中望族,安史之乱前为玄宗侍卫,任侠不羁。安史之乱起后,曾入太学折节读书。其诗也长于五言,苏轼:“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避韦郎五字诗。”前人谓其为人秉性高洁,其诗高雅闲淡,人比之陶渊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观田家》、《滁州西涧》为其代表作。有《韦苏州集》。•韦应物的早期诗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尚存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其后期作品的主导倾向,转为向往隐逸的宁静。如: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诗韦应物:转折型的诗人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清雅闲淡的大历之风韦应物的诗西塞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花径山花夹径幽,古甃zhòu生苔涩。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小结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与陶、王、孟一脉相承,其诗有陶诗冲淡、自然、流畅的一面,也有谢诗的典丽采饰、字词华美,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说其诗“澄淡精致”,在融合陶、谢这一点上与王维相似,但比王维来得清俊而没有王维诗那么空灵。刘长卿刘长卿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抑郁寡欢,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瑟的心绪,显得凄清悲凉。尤工五言律绝,自称为“五言长城”与钱起并称“钱刘”。诗风清丽洗炼,温雅闲旷,近于王、孟一脉,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送灵澈上人》等。•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内容,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五言长城”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刘长卿存诗五百余首,五律居多,以“五言长城”自居。如:松江独宿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的诗歌凄凉惆怅的经历与心态萧索冷寂的诗歌风格刘诗中能体现中唐士人心境的诗句: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小结刘长卿诗歌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他的诗已不再有盛唐恢宏的气势,飞扬的神采,而多忧生、哀时、伤感,审美情趣也由壮美向纤巧转变。总之,为盛唐余音,中唐先声。清·贺贻孙《诗筏》:“能以苍秀接盛唐,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hóng、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tóng、耿湋wéi、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笔记•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钱起长信怨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鳷zhī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谁分昭阳夜歌舞,君王玉辇正淹留。钱起被认为在十才子中成就最高,兼擅各体,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时人或赞之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钱起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省试湘灵鼓瑟》、《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作,前为试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为传诵。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曹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卢纶卢纶以边塞诗著称,《塞下曲》六首为其名作《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二据载,汉代名将李广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边塞诗人李益•李益(748~829)比大历十子略晚,身跨大历、元和。青年时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壮年时从军多年,多边塞诗,形式多为七绝、七律,这一时期为创作顶峰。晚年入朝为官,多慕仙向道的闲适之作,成就不高。李益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李益的边塞诗。李益壮年时从军达26年,他的边塞诗,尤其是七绝,常常在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虽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春夜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为其代表作。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的诗歌悲壮、慷慨的征戍景象。擅长七绝。偶有盛唐明快的色彩。38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顾况《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夜后初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郑女弹筝歌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qí鬣liè,三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顾况诗歌还有怪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顾况的诗歌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探索诗歌之美——求奇江上江清白鸟斜,荡桨罥juàn苹花。听唱菱歌晚,回塘月照沙。知识结构•韦应物•刘长卿江南诗人•钱起•卢纶大历十才子顾况李益中唐士人心态选取清丽萧瑟意境★韩孟诗派中唐时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其主要诗歌理论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他们另辟蹊径的诗作对丰富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开宋诗先河,但过分追求晦词抑调,亦破坏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笔记韩孟诗派的形成•韩孟相遇•两次聚会:——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孟郊、张籍、李翱——元和元年至六年:孟郊、张籍、卢仝tóng、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shí•韩孟诗派的形成。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shí等。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②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奇崛险怪的风格。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不平则鸣抒发内心哀、愁、怨、愤等不平情感。笔补造化强调创造性,大胆加工意象,力避流俗。雄奇怪异之美追求险、怪之美,甚至走入极端。48韩孟等人诗歌的怪奇之美韩愈:矛盾的处世态度与起伏的人生。韩诗:气势粗豪,用词生硬,以赋为诗。孟郊:落拓人生,孤介之心,失意之情。孟诗:苦吟成诗,炼字,幽僻、峭硬。李贺:巨大的现实反差,短暂人生。李诗:幽奇冷艳,瘦硬生涩,想象独特。4916:07:59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曾任吏部侍郎,谥曰“文”,故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有《昌黎先生集》存诗四百馀首三岁而孤,兄韩会抚养之。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韩愈以儒家道统的传人自居,一生弘扬儒学,排斥佛老,“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重答张籍书》);“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愈全之于已坏之后。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子。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有《昌黎先生集》。韩愈的诗歌创作韩愈多长篇古诗大多写得平实顺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