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城镇体系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指导思想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以中部崛起为契机、科学规划为先导、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提质扩容、乐业安居”为突破口,统筹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的关系,通过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调节,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促进形成总体布局不断优化、等级规模相互衔接、错位发展和特色明显的城镇体系。二、规划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走和谐发展的路子。(二)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三)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和城镇化速度,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坚持突出特色,保护弘扬地方文化,走文化兴市的路子。三、规划目标(一)城镇规模等级化。城镇规模形成以株洲市区特大城市为中心,大中等城市为副中心,小城市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梯次分明的城镇等级结构。(二)城镇布局合理化。以106、320国道为主发展轴,S211省道为次发展轴,形成以一个大城市为中心,南部中等城市为重要节点,小城市为骨干;重点突出、分布均衡的城镇布局。(三)城镇职能协调化。通过深入分析发展因素,制订符合实际,并且与自身的等级地位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四)城镇建设现代化。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努力创造和谐的城镇空间、建筑景观、功能布局、绿化环境。四、主要内容(一)空间布局根据大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影响、市域经济区划及现状本身的空间结构特点,确定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干道交通网络为依托,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等级分明、布局合理、和谐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和“一主两次、两轴四带”的市域空间结构。2015年之后,逐步转向网络状发展模式。1、市域构筑“一主两次、两轴四带”的空间格局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以106国道(岳汝高速)、S211沿线(长株攸快道)为纵向轴,以原320国道、S315省道、S320省道、S321省道及炎资公路为四个横向城镇发展带。2、主城区打造“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空间结构一体三极:突出中心城市的整体性,加快城区的提质改造,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同时形成三个方向的城市发展极:北接长沙,依托云龙大道,建设云龙新城。西连湘潭,延伸拓宽株洲大道,建设新马卫星城;南带“两江三镇”,规划建设王家坪至王十万道路、改造提升枫溪新城至渌口道路,建设枫溪新城和大渌口区;拓宽提升红旗广场至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株洲东站道路,建设白井卫星城。三环七射:“三环”为株洲城区内、中、外三环,即建设铁东路,形成城市内环;加快北环路及中环大道辅道与城市主次干道接口的建设,完善城市中环;以京珠高速、醴潭高速为基础,争取建设京珠高速东线(或星渌大道)、株潭南环线,形成城市外环。“七射”是建设进出中心城区的七条通道,即时代大道、迎宾大道、荷塘大道、红旗广场至沪昆高铁株洲东站、枫溪大道延伸段、王家坪至王十万道路以及株洲大道延伸段。(二)规模等级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将市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六级:1、一级城市(城镇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株洲市区,共1个;至2015年,城市规模达到15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150万人左右。2、二级城市(城镇人口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醴陵市区和攸县城区,共2个;至2015年,醴陵城区人口规模发展到33万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攸县城区人口规模发展到21万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3、三级城镇(城镇人口为10~20万人的城镇):茶陵县城,株洲县渌口镇共2个;至2015年,茶陵县城区人口规模发展到16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株洲县渌口镇城区人口规模发展到12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4、四级城镇(城镇人口为5~10万人的城镇):炎陵县城、网岭镇、白兔潭镇,共3个;至2015年,炎陵县城区人口规模发展到8万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网岭镇、白兔潭镇分别达到5万人左右。5、五级城镇(城镇人口为2~5万人的城镇):泗汾镇、船湾镇等10个;6、六级城镇(城镇人口为1~2万人的城镇):雷打石镇、朱亭镇等20个。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等级分类城镇人口规模(万人)数量(个)城镇名称I1001株洲市区II20~502醴陵市区、攸县城区III10~201茶陵县城、株洲县渌口镇IV5~103炎陵县城、网岭镇、白兔潭镇V2~510泗汾镇、船湾镇、均石镇、王仙镇、潼塘镇、大障镇、酒埠江镇、皇图岭镇、腰陂镇、界首镇VI1~2万人20雷打石镇、朱亭镇、白关镇、古岳峰镇、淦田镇、黄獭嘴镇、新霞镇、神福港镇、丫江桥镇、大同桥镇、渌田镇、鸾山镇、黄丰桥镇、桃水镇、湖口镇、高垅镇、严塘镇、水口镇、沔渡镇、龙渣镇(三)职能结构1、城镇职能等级规划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将市域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五级: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株洲市区,共1个;第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醴陵市区和攸县城区,共2个;第三级:县域中心城市——茶陵县城、炎陵县城和株洲县渌口镇,共3个;第四级:重点建制镇——朱亭镇、白关镇等10个;第五级:一般建制镇——古岳峰镇、淦田镇等22个。城镇职能等级规划规模等级城镇名称中心城市株洲市区次中心城市醴陵市区、攸县城区县域中心城市茶陵县城、株洲县渌口镇、炎陵县城重点建制镇朱亭镇、白关镇、白兔潭镇、泗汾镇、网岭镇、酒埠江镇、界首镇、腰陂镇、虎踞镇、鹿原镇一般建制镇古岳峰镇、淦田镇、王仙镇、黄獭嘴镇、均石镇、潼塘镇、新霞镇、神福港镇、大障镇、皇图岭镇、丫江桥镇、大同桥镇、渌田镇、鸾山镇、黄丰桥镇、桃水镇、湖口镇、高垅镇、严塘镇、沔渡镇、水口镇、龙渣镇2、城镇职能类型规划综合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综合水平较高,为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有株洲市区及五县(市)城区。工矿型——矿产资源相对密集,采矿和矿产品加工基础较好的乡镇,如黄丰桥、火田等。工贸型——工业基础好,具有一定商贸流通优势的城镇,如王仙、泗汾等。商贸型——交通条件优越,商贸流通较为发达的城镇,如皇图岭、界首、白兔潭等。旅游型——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较大的城镇,如鹿原、酒埠江等。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职能类型城镇名称综合型株洲市区、醴陵市区、攸县城区、茶陵县城、株洲县渌口镇炎陵县城、网岭镇、白兔潭镇工矿型黄丰桥镇、桃水镇、鸾山镇、渌田镇工贸型王仙镇、泗汾镇、大障镇、潼塘镇、仙霞镇、均楚镇、腰陂镇、虎踞镇、严塘镇、沔渡镇、水口镇、淦田镇、丫江桥镇、湖口镇、渌田镇、神福港镇、大同桥镇商贸型黄獭嘴镇、皇图岭镇、古岳峰镇、朱亭镇、界首镇、高垅镇、龙渣镇旅游型酒埠江镇、鹿原镇、沔渡镇、仙庾镇五、重点城镇规划(一)株洲市中心城区。按照“内提外拓”发展思路,围绕“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增强城市实力。(“一体”主要指现状株洲市区建成区,“三极”指未来株洲市区城市空间拓展、与整个区域空间发展相衔接的西、北、南等三个主要方向;第一极为湘江以西的天元区在现状基础上向西发展,与湘潭市相衔接的方向;第二极为东北部云龙新城区域;第三极为株洲市城区向南的芦淞区至株洲县城及周边一带。)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主体框架。在构建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推进主城区的外沿扩展和内涵提升。(二)醴陵市。加快陶瓷产业的改造升级,建设陶瓷城。巩固和提升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排名,建成区域次中心城市,形成全市的重要发展极。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保护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强化自身产业地位、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挥醴陵市作为长株潭城乡统筹示范区、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湘东赣西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扩大醴陵在长株潭外围东部地区的辐射与吸引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至2015年,将城区建成33万人口、35万平方公里用地,城镇化率达到48%的中等城市。(三)攸县。依托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立足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质,打造湘东南次中心城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的职能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搞好城市经营文章,致力于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打造长株潭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湘东南——赣西北地区物流服务中心城市。(四)株洲县。积极发展风电,力争国家布局核电,建成我市能源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成产业转移基地、城郊高效农业基地。紧紧把握渌口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有利时机,着眼同城融合和区域带动,加快实施“南拓北融、东提西连”的空间发展战略,推进“一区三镇”组团化发展(一区指南洲新区,三镇即渌口、雷打石和三门镇)。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5年,县城人口接近1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目标,县域城镇化水平突破40%。(五)茶陵县。依托泉南、岳汝高速公路、衡茶吉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湘赣交通枢纽和湘赣边界物流中心。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成我市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基地。“十二五”期间,茶陵县城区将逐渐形成“一心一带两轴两区两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渐成为“经济平稳发展、产业发达的经济强县;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城市;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的宜居山水城市;生态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示范县”。(六)炎陵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发展旅游业,建成低碳经济示范县和湖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县城—重点镇—乡镇三级城镇体系,总体构建“一中心、两轴线、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十二五”期间,争取提前完成近期建设规划,扩大城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逐步将炎陵打造成炎帝文化深厚的生态旅游城市。(七)重点地区规划云龙示范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体验休闲、文化创意和临空产业,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基地、中部地区体验休闲中心、全省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产业基地,建成低碳田园城区。加强新城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重点进行文化产业基地和欧洲小镇的建设,并完成“三横两纵”的主干路网和重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10平方公里区域的建设规模。武广新城。未来五年,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武广客运站前东西轴线炎帝大道两侧的商贸、文化、商住用地开发以及西北居住组团、东北居住组团、东南居住组团、滨江居住组团的居住用地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通过推进旧城改造、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循环经济等系列手段,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谐社区。近期将按地区、分门别类开展经济工业区的各项建设。航空科技城。在区域中心形成以航空国际博览园和研发、会展、休闲等功能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区,周边地块则结合地形等因素分别布置工业生产用地及其配套居住、商业金融用地。近期将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各项功能设施,推进工业企业的投产建设。中国轨道科技城。构建铁路轨道系列产品生产基地、河西轨道交通电子器件与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铁路货车与铁路工程机械基地。规划总用地规模25.76平方公里。醴陵大道周边区域。以醴陵大道与沪昆高铁建设为契机,加速醴陵大道周边区域融城步伐,与建设以园区为主体的醴陵工业新城相呼应,将城市东扩13平方公里,使市区面积扩展到35平方公里以上,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南洲新区。分步启动核心片区和产业片区的开发建设。适当超前建设开发地块相应的道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攸县城南片区。分期分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将城南片区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蕴深厚、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新城。城南片区的开发建设,对于打造攸县“一河两岸”,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茶陵金星工业园。统筹考虑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各种配套设施,优先建设道路交通设施,通盘考虑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及文化娱乐、生活等配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