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摘要]: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主要反映的是封建家庭中错综复杂的纠葛与冲突。纵观“《雷雨》研究”,其中对于周冲人物形象的分析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中,然而笔者认为作为剧中人物之一的周冲,虽非主角,但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该人物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雷雨》。俗话说:“言为心声”亦即是说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人性格的外化。因此,本文将结合周冲的言语来对其形象进行浅析。[关键词]:雷雨形象悲剧四幕剧《雷雨》作为曹禺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的家庭悲剧。剧中年轻的周冲这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但却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与憧憬,以及对新世界的向往与对丑恶现实的憎恶。该人物形象多样化,并且具有其陪衬的重要价值,接下来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一、《雷雨》四幕话剧《雷雨》(发表于1934年)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同时也是其成名之作。该剧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以血缘连接起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该资本家家庭的腐朽、糜烂生活,揭露出资产阶级自私、残忍的真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创作。描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怨纠葛。该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每一句台词下面潜伏着这个家庭必将到来的悲剧,该剧中的喜剧冲突深入剧中人心灵而且紧张激荡,悲剧人物陷入深深的感情折磨之中而难以挣得出路,事件纷繁复杂而结构严整细密,凝练的戏剧语言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犹如夏日雷雨降临前,沉闷压抑而内心里蒸腾着汹涌激荡的风暴,又如地下熔岩即将爆发而表面平静内心紧张。①整部剧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其丰富的潜台词吸引着每一位读者。七十多年来,《雷雨》历演不衰,有舞台生命力,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经典剧目。②《雷雨》剧主要人物:繁漪,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二、周冲的人物形象2(一)、几乎完美的形象体现富有幻想、孩子气、单纯的周冲。正如作者在介绍周冲这个人物出场时所描述的那样: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地空想。他年轻,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在第一幕中:周冲:(胆怯地)是我,爸爸。[里面的声音:你在干什么?]周冲:嗯,我叫四凤呢。[里面的声音:(命令地)快去,她不在这儿。][周冲把头由门口缩回来,做了一个鬼脸。]③年轻的周冲有着一般孩子那样怕严父的胆怯,“做一个鬼脸”又显示出他的孩子气。在第三幕中,周冲对四凤说:“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单纯、理想化的孩子。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有风度的周冲。在第三幕中:善良的周冲给鲁家送钱去,他毫无阶级歧视,礼貌地叫鲁大海为“鲁先生”,此称呼不带任何偏见,足以见其内心世界的善良和文化涵养。还说“你,你愿意——跟我拉拉手么?”并且对鲁大海真诚地表示歉意,在被拒绝之后他依然把鲁大海当做自己的“朋友”,最后等来的却是“偏见”、“嘲讽”、“误解”。最后当他将要了离开鲁家时,他只是说:“好,我走!(向大海)再见,我原谅你,(温和地)我还是愿意做你的朋友。(伸出手来)你愿意同我拉一拉手么?”从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善良又极具绅士风度的周冲。在第四幕中,即使知道哥哥抢走了自己喜欢的人,他也没有任何怨恨,反倒说:“你把她带走吧,只要你好好地待她。”如此善良的周冲就这样通过他真诚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有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周冲是一个富有幻想、孩子气、单纯、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有风度的青年形象。这样的形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正面的,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因此最终形成了他几乎完美的形象。(二)、反抗精神的体现周冲虽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青年,但他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但其父亲周朴园开除工人鲁大海时,他说:“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我认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该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他认为应该给矿上受伤的工人抚恤金。作为母亲的繁漪担心他与四凤的爱情会遭其父亲反对时,他表示要进行抗争。在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时,他进行了大胆的争辩,“气得浑身发抖”。在第三幕中,他对四凤说:“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在这些话语和行为当中多多少少地体现了周冲的反抗精神,让读者看到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周冲形象。我们能体会到他对封建大家庭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甚至是对封建思想的反抗,这种“反抗”虽带有一定的幻想色彩,虽没有具体的形式,也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在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在那样腐朽的社会背景之下,以及与剧中其他人物的相比之下,能有如此的反抗,足以见其反抗之精神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三)、悲剧形象的体现1、周冲——陪衬中的悲剧形象从表面上看,周冲在整部剧作中,无论是引发矛盾冲突还是推动剧情发展都似乎是所有人物中最无关紧要的。即使把这人物从剧中去除掉,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剧本的基本面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实际上,作为陪衬的周冲形象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有了他的陪衬与烘托,周朴园、繁漪等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典型性;整部剧作的气氛也因他的存在而渲染地更具悲剧色彩。在第一幕中: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3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到了来。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繁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上述对话,就如同作者对周朴园的描述中所说的那样:“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这一刻,周朴园的威严通过周冲的烘托显得更加威严和峻历。同时也将受压于严重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统治中的周冲反衬得更加可悲。更加暴露了该家庭的腐朽与罪恶。用一句话概述周冲的陪衬效果,就是《雷雨·序》中所言:“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周冲是个不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2、死之必然的悲剧形象前面已经提到,周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几乎完美的一面。他是一个天真、善良、单纯、孩子气、有同情心、有风度、富有理想的青年,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他却是最无辜的,他遭受了残酷的死亡结局。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人觉得怜惜,而身处在那样沉闷、压抑的家庭也只有死的惨烈可以反抗的时候,他的死亡也就成了必然。年轻的周冲受到学校里、社会上层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他的心灵憧憬着和平、真诚、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这一步朦胧的憧憬虽然距离周围现实环境太高远,但这一真、善、美的社会审美理想是符合人的愿望的。周冲的存在,证明了即使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里,也抵挡不住人们美好愿望的产生和存在。而他最终以死亡结局,正是其理想在现实面前的破灭,也是对封建势力罪恶的控诉。周冲以死亡结局,看似残忍,但却也是必然。他几乎完美的性格在剧中所有人物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处于各种矛盾交织之外的他看待任何事物都是那么美好,也正因如此,他的死更为加重了整部剧的悲剧色彩。他对社会、家庭、爱情都怀着许多美好的憧憬,他是作者最爱的人物。然而“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④正因如此造就了悲剧性的他。在第一幕喝药的场景中: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繁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将父亲的威严在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展现得如此峻历,让周冲真正认识到了封建家长专制统治家庭中父亲的权威。在第三幕中:好心的周冲遵照母亲的意思给鲁家送钱去,并没带有阶级等级视角的他,对鲁大海(工人阶级)表示了礼貌、善意、同情、帮助。他礼貌地叫鲁大海为“鲁先生”,还说“你,你愿意——跟我拉拉手么?”并且对鲁大海真诚地表示歉意,在被拒绝之后他依然说愿意做鲁大海的“朋4友”,然而等来的却是“偏见”、“嘲讽”、“误解”。他才真正发现他和鲁大海(工人阶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第四幕中:周繁漪:冲儿,说呀!(半响,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你为什么不抓着四凤问?你为什么不抓着你哥哥说话呀?(有顿。众人俱看周冲,周冲不语)冲儿你说呀,你怎么,你难道诗歌死人?哑巴?是个糊涂孩子?你难道见着自己欣赏喜欢的人叫人抢去,一点都不动气么?……周繁漪:(整个幻灭,失望)哦,你呀!(忽然,气愤)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像我,你——你简直是条死猪!周繁漪:(昏乱地)你真没有点男子气,我要是你,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你真是糊涂虫没有一点生气的。你还是你父亲养的,你父亲的小绵羊。你看错你了——你不是我的,你并不是我的儿子。作为母亲的繁漪要周冲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要他抢回四凤,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周萍,尽然说出:“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像我,你——你简直是条死猪!”“你真没有点男子气,我要是你,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你真是糊涂虫没有一点生气的。你还是你父亲养的,你父亲的小绵羊。你看错你了——你不是我的,你并不是我的儿子。”……这番话深深地伤害了这样一个十七岁青年的心,让周冲认识到亲生母亲撕裂面具后的真面目。在最后一幕中:他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女子,“最满意的女子”,并且希望和她“在无边的海上……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和她“坐在船头,望着前面”的女孩并非自己爱的真正的伴侣。现实的世界对于理想型的周冲是残忍的。接踵而至的打击,将他的情感世界击得粉碎,更把他逼至了绝境,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了他的内心,最后他只有死的惨烈才可以反抗的时候,他的死也就成了必然。最终,周冲以死亡演绎了又一出悲剧,整部剧作的气氛也因他的死去而渲染地更具悲剧色彩。所以他的死既是悲剧的必然,也是必然的悲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周冲是一个富有幻想、孩子气、单纯、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有风度的几乎完美的青年形象,但同时他更是一个悲剧性的形象。周冲最终的死亡为整部戏演绎了又一出悲剧,整部剧作的气氛也因他的死去而渲染地更具悲剧色彩。所以他的死既是悲剧的必然,也是必然的悲剧。参考文献:[1]朱栋霖.论曹禺的戏剧创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6[2]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1917—2000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41-249[3]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88[4]曹禺.雷雨·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29-32[6]钱谷融.《雷雨》人物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53-63[7]《南开学报》编辑部.曹禺戏剧研究集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58-74[8]辛宪锡.曹禺的喜剧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9[9]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