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书法,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诗词和书法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都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陶醉其间,终至成为被人们所公认的20世纪杰出的书法大师,享誉中外。•毛泽东早年习唐楷和魏碑,中年多攻行书,晚年喜研行草书。他从不师宗一家,善于博采众长,既钻研过二王、张旭、怀素书法,也吸收了李邕、黄庭坚、苏东坡、何绍基、郑板桥诸家之长,如他自己所说:“各个体我都研究过,我都不遵守,我写我的体。”从而创出了独具一格、被人们誉之为“毛体”的书法。那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宏深的学养,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宏大气魄,就没有毛泽东的豪放书法。正如毛泽东在谈到自己审美情趣时所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也正是这样,于豪放中兼婉约,于刚健中寓妩媚,于雄强中显柔情,于粗犷中见纤巧。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毛体字的特点1.毛泽东的书法,于豪放中兼婉约,于刚健中寓妩媚,于雄强中显柔情,于粗犷中见纤巧.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2.字要骨神兼备。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3.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4.毛泽东草书的特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泽东热爱怀素的狂草,但他又不拘泥于此,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家的“毛体”.5、既广采博取,又独具风格。毛泽东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这些书法理论,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毛体字的发展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1921年到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在建党初期,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他运筹帷幄,为使机要人员传达准确迅速无误,他起草的文电多是行(书)而不是草。三十年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电等。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毛泽东的字体转向了草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好,越写越草。然而,他的复信是视对象而别的,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教授等的书信多为草书,有些写得非常之草;反之,对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写得比较清楚工整。沁园春雪1936.02《沁园春》一词现在所见有7件手书,50年代、60年代不同时期的书作。文7《毛主席诗词》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七绝1961.09.09七律长征1935.10沁园春长沙1925水调歌头游泳1956.06清平乐会昌1934夏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忆秦娥娄山关1935.02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临江仙赠丁玲1936.12四言诗·祭黄帝陵1936年12月四言诗《明耻篇》题志1915年菩萨蛮黄鹤楼1927春浪淘沙北戴河1954夏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11.17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07.01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七绝莫干山一九五五年五律看山一九五五年七律和周士钊同志一九五五年十月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九五零年十月THEEND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