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明清(顶峰)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四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背景和目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明史纪事本末》请问:为何“我朝罢相”?1)、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2)、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历史原因)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1)原因: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结果:“内阁”应运而生知识链接: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2、内阁的出现(2)内阁制设立:明成祖(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演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4)特点: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咨询机构;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5)影响: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八旗旗主“共治国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努尔哈赤1,中央设立军机处。2,密折制——地方大员。3,法规章程——有章可循。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①时间:雍正年间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⑤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举措:1)设机构:理藩院;(注意与宣政院区别)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西南地区);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②含义:见书本知识链接;③过程:明代永乐年间(开始);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④意义: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总结: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及影响。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表现:1)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2)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2)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1)西方(2)中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进步落后东西方拉开差距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2、(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三司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③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