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学们走进书店买书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你是否遇到拿不定主意要买哪一本书呢?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买或不买),你会怎么办?先看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指一本书缩写的一种形式。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并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描述的是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将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方面的斗争故事。作品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任务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在一起来叙述的。汉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争霸,形成魏蜀吴三国。三国征战,魏灭蜀,司马炎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随后,晋灭吴,三国纷争局面结束。什么是缩写•所谓缩写,就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一定要求,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提炼成较短文章的一种写作训练。曹操:生性多疑周瑜:器量狭小,忌才妒能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缩写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缩写时要先通读文章。•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思考:《草船借箭》中的“六要素”?《草船借箭》课文1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3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4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5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6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7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8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功,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9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10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操借,最后让周瑜心服口服,自感愧惭。既然主要讲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呢?讲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借箭的原因:(第1.2自然段)面对周瑜的为难,诸葛亮答应了吗?准备借箭诸葛亮又是怎样准备的呢?限期将至,诸葛亮又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呢?借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的时机,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任务。准备借箭:(第3至5自然段)利用大雾向曹军发箭,曹军看不清虚实,不敢主动出击,当箭射满草人时,诸葛亮顺利回到军中,成功获得十万支箭向曹操借箭(第6至9自然段)借箭的经过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诸葛亮如期交箭(结果:第10自然段)此时的周瑜又有怎样的心理想法呢?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草船借箭》缩写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非常妒忌,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他。谁知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且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暗暗高兴,心想: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大大方方地定他的罪了!诸葛亮向鲁肃借十十条船,并请他按照他的意思布置好:每条船上要三直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我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心里虽然很疑惑,但还是答应了。第三天大雾漫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诸葛亮让军士把事先准备好的船驶向曹军水寨,逼近曹营,让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听了,以为有埋伏,只是让弓弩手射箭。顿时,船上的草靶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又吩咐抒船掉过来,继续受箭。就这样,诸葛亮“借”到了十万支箭。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只好自叹不如,甘拜下风!思路链接思路一:段意相连法根据文章的几个段落的意连缀成文思路二:高度浓缩法(起因、经过、结果)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高度概括注:删、留、缩、合、改,将其融会贯通思维拓展《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1—4)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5—7)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8—12)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13)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重点内容,详写缩写的一般步骤•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确定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归并和删减。因为删减之后有些地方直接连不起来了,这就需要重新考虑前后句段的衔接问题。思考:《景阳冈》中哪些内容要保留?哪些内容要归并?哪些内容要删减?•点拨:•《景阳冈》武松打虎是重点内容,要保留。进店喝酒内容要简写,上冈和下冈可以省去。•试试看,把《景阳冈》武松进店喝酒部分用一句话概括。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如何取材缩写时尽可能引用原文的语句,尤其是原文中关键的词句和准确、生动的词句尽量保留;删减工作完成后,再根据语气是否贯通、句间逻辑关系是否紧密等对其中一些句子进行改写。试一试:把《景阳冈》的重点武松打虎部分缩写下来。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华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点拨:这段不是打虎的重点,可概括成一两句话。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华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点拨:这段不是打虎的重点,可概括成一两句话。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武松翻身起来。老虎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在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胯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劲儿就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力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武松翻身下来,大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一扑,一掀,一剪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劈下来。却打在树上,哨棒折做两截。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大虫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黄泥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锤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武松放了手,找哨棒,又打了一回,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读一读抽出的文字,找出不通顺地方,改通顺。大虫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黄泥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锤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武松放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