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闻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风格豪放飘逸。李白简介“诗仙”由来李白在江陵时,结识了道教领袖司马承桢,司马承桢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视李白为同道。742年李白应诏到长安,遇见八十高龄的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呼其为“谪仙”。后来李白专门做《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回应贺知章的知遇之恩和自豪之情。李阳冰《草堂集序》称李白诗“多似天仙之辞”。李白之死其一,是醉死。《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其二,是病死。病死于当涂县令、唐篆书家李阳冰处。其三,是溺死。民间传说李白在当涂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溺死。李白复杂的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泛指天台、新昌两县交界的岗陇诸峰,一说:因坐落于天台万马渡畔的“天姥岩”而得名。另说: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而得名。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古风,使它驰誉遐迩。梦游天姥吟留别☆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本是“吟咏”之意,后演变为诗体名称,为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解题说明本诗写作目的。说明内容的虚实。所梦内容。留别:梦中游历临别留下的赠言。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参看《完美课堂》P19】☆文章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①入梦的原因是: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理清思路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①入梦的原因是:☆理清思路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理清思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梦前情由梦中情景梦后情怀☆理清思路叙述描写抒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又是怎么体现这些特点的?★研读第一段天姥山的特点:对比衬托、夸张神奇险峻、巍峨高大方式:景----神奇巍峨情----景仰向往总结第一段入梦缘由:现实天姥,高大雄峻梦游天姥吟留别山之日景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朗读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清幽寂静壮观雄奇神奇迷离富丽堂皇★研读第二段月夜渡湖山之夜景仙人登场为何提到“谢公”?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谢灵运是南朝著名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他的仕途不很顺利,最后干脆辞官,寄情山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李白和谢灵运一样,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提示:抓关键字眼“失”★研读第二段心惊梦醒,好梦不长。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诗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自由遨游)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失意碰壁),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段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转移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读第三段“梦后感慨”,回答问题:★研读第三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作者在感慨什么?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梦游天姥吟留别★研读第三段“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归隐山林,远离世俗,追逐理想。这两句揭示主旨,表明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中心思想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3.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2.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1.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海日、青冥)●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