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谈小学语文毕业命题走向一、期末试题的命题意图和说明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1、根据音节在句子中写词语。(7分)①lǎnduò()其实只是②yúchǔn()的人的坏习惯,还没有累就去休息;③miǎntiǎn()的人总是过于④dǎnqiè()和⑤jǐnshèn(),常与机会擦身而过;只有勇敢的人才⑥miǎoshì()困难,面对⑦jīngjí()勇往无前。命题意图: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把语文知识镶嵌在情境之中,强化知识的积累,呈现出对课文词语活学活用的场景,使学生在考试中、运用中经历再学习的过程。2、根据音、形、义组词。(4分)壁①()xiāo③元()璧②()④云()磅⑤bàng()勉⑦力量不够而尽力做()⑥páng()⑧劝人努力,鼓励()命题意图:字形的辨析、多音字的辨析、同音字的辨析、字义的辨析3、在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下划“______”。(3分)削弱(xuēxiāo)说客(shuōshuì)俩人(liǎliǎng)狡黠(xiéxiá)侍弄(sìshì)荒谬(miùmiào)命题意图:对容易出错的字音(包括多音字)的考查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6分)(1)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神采奕奕慢条斯礼负荆请罪C.自做聪明理直气壮攀山越岭B.脍炙人口面面相觊鱼贯而出D.得意扬扬名不虚传漫天彻地命题意图:考查词语的积累(2)下面句子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B.谈吐风趣学识渊博C.谈吐渊博学识风趣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词语构成规律的发现。意在提醒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课文语言的构成形式。(3)“赞同同意苟同”这三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但感情色彩不同,与它类似的一组词语是()A.成果结果后果B.谦虚虚假虚伪C.优异优秀优良D.结合团结勾结命题意图:对词语感情色彩的辨析以及词性排列的辨析5、根据平时积累填空。(8分)(1)灾难让一些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我会用《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们学会坚强。(1分)命题意图: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把要求积累的内容镶嵌在情境之中,强化知识的积累,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即学会运用。(2)大雪压青松,____________________。要知松高洁,__________________。(1分)(3)于谦的《石灰吟》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理解。(4)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2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教材优美文段的背诵与积累。(5)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___________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__________________了。这段话中,“推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从琥珀里的“两个小东西”作者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教材经典选文的积累与理解感悟。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子中的错误。(2分)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命题意图:和查字典一样,修改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本小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病句的修改能力。7、“足智多谋、铁骨铮铮、名垂青史、老当益壮、威武不屈、高风亮节、自力更生、知错就改”这些词语让你想到这学期接触到的哪些人物形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成语对某个人物作个介绍。(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27页):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应该注意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综合联系。这道题将词、句、段综合在一起,采取“取材课内,延伸课外、突出能力、注重运用”的原则,提供词语让学生自主选择介绍自己本期接触到的人物,将积累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6分)(一)秋天的怀念(10分)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8、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命题意图: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检测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从三方面来考查:提要式概括(从文本中提取要点、提炼小标题等)、提取式概括(寻找中心句、中心词等)和归纳式概括,其中归纳式概括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本小题就是归纳式概括,要求学生对文段信息进行整体把握。这样的考查题还可以以“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给这篇文章加个总起句”等形式出现。9、“暴怒无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里可以看出“我“的“暴怒”,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里可以看出“我”的“无常”。从“躲”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命题意图:课标在精读评价(29页)里指出“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其中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文本中词语的解释能力、抓重点词语品味语言的能力,体现咬文嚼字的语文味。10、划“________”的句子句式相同,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按照这样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命题意图:意在提醒老师们关注语言的构成形式,让学生发现文本语言构成的规律,学习和模仿。(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小枫说,她爸爸是一个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她都嗅到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她很难受。她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她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父女俩每年只有几次见面。后来,她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临终的时候,她站在爸爸的病床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她再嗅不到小时候她常常嗅到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那一刻,她才知道,那股她曾经十份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芬香的。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女儿的脑海中,变成了悔疚。小枫说,她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记得她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她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伎俩。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曾否尊重和珍惜他身上的味道?你爸爸是什么味道的?11、小枫在不同的时期,对爸爸的态度、情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请根据2——4自然段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6分)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信息的检索能力。检索能力指的是学生从阅读的文字资料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本题就要求学生细心研读文本,将目光聚焦到文中描写“时间、情感态度变化”的词句上,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判断、比较、筛选并且按顺序摘录词句,并从文中找到原句进行观点支持,学生完成筛选、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理清文脉、层次的过程。12、第3自然段中说“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的”,是什么原因让小枫认为“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变得“芳香”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解释能力。文本的解释能力指的是阅读文本后,正确地解释文本所包含信息的意义的能力。考查解释能力的题一般会指向文本中对表情达意有重要作用、含义深刻、语意双关或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通俗地说,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13、第4自然段空白处缺一个短句,下列哪一项最符合文章大意?()(2分)A.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B.爸爸对我太不好了。C.我讨厌爸爸的味道。D.爸爸太不爱干净了。考查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下准确甄别判断的能力。14、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命题意图:概括是信息加工能力的核心。检测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提要式概括(从文本中提取要点、提炼小标题等)、提取式概括(寻找中心句、中心词等)和归纳式概括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归纳式概括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本小题就是归纳式概括,要求学生对文段信息进行整体把握。这样的考查题还可以以“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给这篇文章加个总起句”等等15、爸爸身上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味道?你觉得怎样?请用上恰的关联词写一段连贯的话,回答这三个问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爸爸身上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味道?”这两个问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释能力,即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你觉得怎样?”则是考查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实际进行判断评价,而要求用关联词写连贯的话,则是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判断用规定的句式表达,两者结合起来,因而对学生的答案表述有着更高的语言要求。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6分)16.六年级一班打算举行“好书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栏目是“好书我来荐”。请你向全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