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幻灯片2►探究活动1.19世纪,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不顾禁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东北,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壮举”。当年大批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经济因素。东北人少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吸引大批农民迁入。►知识归纳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含义、区别、联系以及人口迁移的判断。(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含义、区别及联系。(2)人口迁移的判断。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①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②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如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3.国内人口迁移►强化训练1.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B)①由城市迁往农村②由农村迁往城市③由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由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能力。从图中看出,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和城市,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两项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人口迁移,故不可能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⑤也符合。►探究活动2.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上述两例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知识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分析如下。♨拓展延伸表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强化训练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C)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B)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人口最多省份的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正确的领悟。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广东、四川在我国人口最多省之列,均接近1亿,贵州和上海人口总数远少于四川和广东,迁出和迁入人口数分别少于四川和广东。第(2)题,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2005~2010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