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郑州市国民经济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2006—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为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编制《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目标和任务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经验,客观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任务、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突出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快—2—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2004年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位居第23位,比2003年前移5位。“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2005年达到16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年均增长24.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116亿元,年均增长20.7%,贷款余额2428亿元,年均增长21.2%,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436亿元,比“九五”末净增870亿元,年均增长20.5%。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7:49.2:45.1调整为4.4:52.9:42.7。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9.7亿元,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5.2亿元,年均增长12.7%,会展、物流、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特色养殖小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9.5%。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7亿元,年均增长24.4%。建成了一批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薄弱环节明显加强。新增高速公路19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0.3万千瓦,煤炭产量增加4387万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千公顷、旱涝保收田16.7千公顷、集雨灌溉水窖4万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33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8%。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建设,加大老城区的改造和保护力度,新区“三年出形象”和中心城区“三年一大变”的目标基本实现。卫星城市及重点镇建设速度加快,综合功能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59.2%。—3—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投资、交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五年累计完成企业改制422家。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东引西进取得实质性进展。五年累计吸引外资11.3亿美元,新增外资企业457家。2005年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02亿元。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5%,普通高校及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41.7万人和27.6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五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932.3万人,旅游总收入595.1亿元。全市医疗床位数达到2.96万张。享受城乡低保困难群众达10.8万人。巩义、新郑两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74元,年均分别增长13.5%、10.4%。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45.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五年累计解决西部山区饮水困难30万人。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专栏1“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五”计划目标“十五”计划完成2005年目标年均增长(%)2005年完成年均增长(%)1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1180—122310—11165013.62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元)17366—23000以上11.33三次产业结构(%)4.1:45.6:50.34.4:52.9:42.74地方财政收入(亿元)67.6815124.95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人)——45.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5610706.713.1—4—7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50—53—8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700(累计)142607(累计)24.49公路通车里程(公里)——6251—10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360—11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34517.312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100—13中心城区城市气化率(%)93—93—14城市绿化覆盖率(%)35—34.8—15城镇化率(%)45—59.2—16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180—200—26214.517年末总人口(万人)700—7161.57161.518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230—250—3483.719人口自然增长率(‰)8以下—4.2—20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6—10—30—21市属及以下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85(累计7.83)97.6(累计18.1)43.822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11(累计)1011.3(累计)—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50—24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30—25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下—3.0—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72081064013.5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0847477410.4注:1、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5.58‰、4.03‰、3.8‰、4.19‰;3、城镇登记失业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2.118%、2.161%、2.723%、2.8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年价。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市参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分工,发展开放型经济。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原崛起看郑州”,提高郑州“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要求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科教和文化优势不断增强。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条件和环境。“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结构、区域格局、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国内外发展竞—5—争日趋激烈,保持快速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协调社会利益等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第二节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促进全市统筹协调发展,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指导原则和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市委《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郑、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保持较快的投资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过“十一五”—6—或更长时间的努力,综合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序中位次不断前移,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05年完成2010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1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1650304013预期性2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23000以上3900011.3预期性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5130015预期性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20(累计2607)1800(累计6730)17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06.7130013预期性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103—预期性7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人)—60—预期性8五年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50—预期性9城镇登记失业率(%)3.04.5—预期性1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4.4:52.9:42.73.5:52:44.5—预期性11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31:32:3722:36:42—预期性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5368—预期性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569.7120016预期性1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预期性15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39.550—预期性16城镇化率(%)59.265—预期性17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0.91.7—预期性1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55—预期性1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98.6102.8—约束性20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万人)78.678.8—约束性2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万人)4760—约束性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率(%)25100—约束性2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623506预期性24年末总人口(万人)7167831.8约束性25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3484203.8约束性26人口自然增长率(‰)4.26—约束性27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8.210—约束性28中心城区建成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12.513—约束性29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910—约束性30中心城区城市热化率(%)2550—预期性31中心城区城市气化率(%)9393—预期性3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4011.12五年下降20%约束性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7—34中心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580—预期性35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预期性3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4.665—预期性37二氧化硫和化学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