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15(暖通部分)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亮一、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原则1.立足于65%节能标准2.与现行国家标准相适应3.提高冷热源设备的能效指标4.提高供暖空调输配系统的效率一、标准编制的原则一、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原则•相关国家标准更新•《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738-2014•《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13一、标准编制的原则一、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原则•提高冷热源设备的能效指标•《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4500-2009•《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0665-2015•《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1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性能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冷水机组性能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性能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0-2013一、标准编制的原则一、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原则•提高供暖空调输配系统效率•控制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控制站房规模及供热半径•合理确定系统形式及调节方式•根据水力平衡要求合理选择水力平衡阀•提高保温要求,减少管网输送热损失一、标准编制的原则二、修编、新编的具体内容•各章节对应的修编、新编条款数目列表如下:5.1节5.2节5.3节5.4节总和65标准62311125275标准823101556修编新编内容保留条文5116426修编条文194721新增条文23049二、居住建筑75节能设计标准•第5.1节一般规定(共8条,强制性条文2条)•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共23条,强制性条文5条)•第5.3节供暖系统(共10条,强制性条文1条)•第5.4节通风和空调系统(共15条,强制性条文3条)二、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暖通空调部分)第5.1节一般规定•5.1.1集中供暖和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强制性条文,与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强制性条文第5.1.1条等效。目的在于规范设计人员,严格进行负荷计算,避免“四大”现象。•5.1.2在确定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的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户内管道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热负荷的附加,但附加量不应超过50%,且不应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新增条文。引自《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5.2.10条。规定了户间传热在热负荷计算及设备选择时的要求。•5.1.3居住建筑应设置供暖设施,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还宜设置或预留安装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第5.1节一般规定•5.1.4居住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冷源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节能要求,考虑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运行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5.1.5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热源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2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宜采用冷、热、电联供系统。3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采用燃气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4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5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热源形式的选择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热源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第5.1节一般规定•5.1.6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供暖进行设计。居住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的供暖形式,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实践证明,采用热水作为热媒连续供暖,在采用了相关控制措施(如散热器恒温阀、热力入口控制、供热量控制装置如气候补偿控制等)的条件下,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提高,而且便于进行节能调节,降低能耗及运行费用。公共建筑要求在使用时间内保持室内设计温度,采用间歇供暖是适当的;但居住建筑则要求连续供暖。第5.1节一般规定•5.1.7居住区内的配套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对用热用冷规律不同的用户,在供暖空调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系统设计时,应能够实现分别调控和计量。新增条文。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在使用时间、系统形式及计量收费等方面经常不一致,故两者分开设置不仅有利于系统调节,管网水力平衡,而且有利于收费和节能管理。对于一二层为小商业的住宅设计时,如果采用热量表法计量,住宅与商业部分在共用立管不分开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分别调控和计量。但是因为二者的供热供冷规律不同,有条件分开时宜分开设置,可以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第5.1节一般规定•5.1.8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1供电政策支持;2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居住建筑;3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等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居住建筑;4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自身加热量需求的居住建筑。强制性条文,修编条文。本条是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住宅建筑规范》中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要求确定的。条文说明中指出“但并不限制居住者选择直接电热方式作为非主体热源使用自行进行分散形式的供暖。”•第5.1节一般规定(共8条,强制性条文2条)•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共23条,强制性条文5条)•第5.3节供暖系统(共10条,强制性条文1条)•第5.4节通风和空调系统(共15条,强制性条文3条)二、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暖通空调部分)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1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容量不宜小于14.0MW。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修编条文。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加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因此,除了有计划逐步发展热电联产外,配合城市住宅区的建设,应建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从集中供热的规模要求出发,本条规定了集中锅炉房的最小单台容量。对于燃煤锅炉,容量越大,效率越高。•5.2.2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并应满足当地环保部门对锅炉房的选址要求。新建锅炉房应按照城市供热规划,考虑与城市热网相连接的可能性,以减少重复投资。锅炉房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可减少管网投资和输配热损失,但同时要考虑环保要求。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3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2.3规定的数值。强制性条文,修编条文。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列出II类烟煤、III类烟煤以及燃油燃气锅炉的额定工况下的最低热效率。表中给定的热效率是根据《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4500-2009中节能评价值暨能源效率等级2级确定的。工业锅炉能效等级分为3级,1级能效最高,2级为工业锅炉能效节能评价值,3级为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表5.2.3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锅炉类型及燃料种类锅炉额定蒸发量D(t/h)或者额定热功率Q(MW)D1或Q0.71≤D≤2或0.7≤Q≤1.42D6或1.4Q4.26≤D≤8或4.2≤Q≤5.68D≤20或5.6Q≤14D20或Q14层状燃烧锅炉II类烟煤7679818283III类烟煤7881838485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II类烟煤———8384III类烟煤———8586流化床燃烧锅炉II类烟煤———8586III类烟煤———87燃油燃气锅炉9092注: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kJ/kg):II类烟煤17700≤Qnet,v,ar≤21000;Ⅲ类烟煤Qnet,v,ar>21000;燃油锅炉燃料为轻油;燃料气Qnet,v,ar>18800(kJ/m3)。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4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应按下式确定:QB=Q0/η1(5.2.4)式中:QB——锅炉房总装机容量(W);Q0——锅炉负担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η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可取0.93。修编条文。η1是反映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的综合指标。包括有下述热损失:(1)管网向外散热造成散热损失(保温效率);(2)管网上附件及设备漏水和用户放水而导致的补水耗热损失(输热效率);(3)通过管网送到各热用户的热量由于网络失调而导致的各处室温不等造成的多余热损失(平衡效率)。考虑到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由原来的92%提高至93%。此数值仅为计算锅炉容量时用,设计和运行管理应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热损失,提高管网输送效率。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5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台。当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5.2.6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房的供热半径应根据区域的情况、供热规模、供暖方式及参数等条件合理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供热半径较大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分区设置热力站的间接供热系统。2单台锅炉的负荷率不应低于50%。3采用模块式组合锅炉的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数量宜为(4~8台),不应多于10台;每个锅炉房的供热量宜在1.4MW以下。当总供热面积较大,且不能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时,锅炉房应分散设置。4采用全自动锅炉,额定热功率在2.1MW以上的燃气锅炉,其燃烧器应采用自动比例调节方式,并具有同时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额定热功率小于2.1MW的锅炉宜采用比例式燃烧器。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5条为保留条文,5.2.6条为新增条文。5.2.5条是针对燃煤锅炉,5.2.6条是针对燃气锅炉。对于燃煤锅炉来说,不论是多台锅炉联合运行还是只有单台锅炉运行,其负荷都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对于燃气锅炉,由于燃烧调节反应迅速,调节能力强,可以适当放宽。本条根据GB50736-2012第8.11.8条“单台锅炉的设计容量应以保证其具有长时间较高运行效率的原则确定,实际运行负荷率不宜低于50%”。对于模块式组合锅炉,其燃烧器的调节方式均采用一段式启停控制,冬季变负荷调节只能依靠台数进行,台数过少易偏离负荷曲线,调节性能不好,台数过多占用机房面积并增加投资。模块式锅炉燃烧效率较低,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没有室外热力管网,弥补了燃烧效率的不足,提高了供热效率。模块式组合锅炉只适合小面积供热,供热面积大时应采用其他高效锅炉。第5.2节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7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的低温供暖系统,应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热媒供水温度高于60℃的散热器供暖系统宜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3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的排烟温度不应高于100℃。4有条件时,应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当选用普通锅炉时,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规定了锅炉房设计时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置要求。冷凝式锅炉价格高,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