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1单元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标准考试大纲⑴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⑵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⑵“斯大林模式”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历程(1917-1991)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巩固政权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17Y1917Y-1918Y1918Y-1921Y1921Y-1927Y1924Y-1936Y-1953Y1956Y-1964Y1964Y-1982Y1985Y-1991Y经济上:苏维埃政府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01)(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目的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形势严峻。1920年苏俄三年内战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18~1921年1921~1927年最初: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直接: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后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根本:最终“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和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02)(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全面国有化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国家垄断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取消国家垄断贸易,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03)(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即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形式.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①使国内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②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它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①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②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请从管理方式和所有制形式上分析两者的区别?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B“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2.斯大林模式(01)(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背景时间目的内容①1922年底,苏联成立;②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1924~20世纪50年代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的需要①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2.斯大林模式(02)(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兴衰过程及表现(补充归纳)实质①1924年,斯大林上台;②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③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④1928年至1932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3年至1937年,二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⑤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⑥1953年斯大林逝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斯大林模式(03)(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特点评价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重要原因。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背景(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②20C50Y中期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①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了国内严重的混乱局面.②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严重危及到苏联的利益。③1964年,勃列日涅夫的上台执政。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②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在稳固了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③1956年,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956Y-1964Y1964Y-1982Y1982Y-1991Y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内容(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①农业: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发展家庭副业,扩大自主权;大规模垦荒,开展玉米运动.②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管理权下放地方;扩大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④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①管理手段: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政府以指导性计划指标取代指令性计划指标;②所有制: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③经营方式:工农业出现租赁、承包、合资和私人农场等;④经济发展战略: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②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放弃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戈在政治上呢?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失败原因(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而最终失败前期经济增长,取得一些成效;后期经济陷入停滞,国家陷入困境.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①(根本原因)未根本变革斯大林体制②(直接原因)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③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造成.①(根本原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②(直接原因)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①(根本原因)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太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②(直接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③改革中阻力重重二战后苏联的三大改革改革的重点成果(后果)问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综合归纳农业重工业国防工业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一度促进农业发展经济上: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解体经济上: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政治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成为超级大国有人认为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主要是指其改革A.没有改变农业落后面貌B.仍然坚持发展重工业C.没有改变苏联社会制度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然后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该则笑话说明了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②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③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④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远影响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⑴改革要从各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⑵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⑶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⑷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⑸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⑹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⑺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⑻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⑼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等等。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请结合前面所讲的苏联经济改革创新的相关背景、内容、特点、结果及成因、影响等内容来具体归纳分析,谈谈你的想法?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说是没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题是历史的进步C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A第23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