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试常出现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技巧记叙议论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描写内容:所见、所闻、所感表达方式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说明白描、细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用典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间接抒情:交融、触景生情)咏史抒情托物言志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技巧类诗歌答题规范•【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托物言志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④借典抒情⑤借事抒情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有“情”也有“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比较含蓄,明写景,暗含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直接抒情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如:杜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答题规范: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请简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诗人××感情。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间接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冯词主要是间接抒情,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接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练习: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答: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简述结句与前三句写法的不同,有什么作用?前三句借事抒情,通过叙写“琵琶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表现了无法排遣的思乡愁绪一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长城、秋月”这壮阔而悲凉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浓浓思乡之情。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托物言志答题格式:采用了××手法,借物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抒情特点。例:•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答: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画菊郑思肖(宋末诗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练习巩固: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区别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径。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感慨。例:课外练习6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参考答案:本诗的抒情方式为怀古伤今。以今昔对比的手法着重渲染昔日的繁华,而衬托出今日的凄凉,以此表达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慨。•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说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点。答: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练习: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借典抒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答案:本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了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地化用前人的诗句)来抒情:借“刘郎”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的感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5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直接抒情6寓情于景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7托物言志3触景生情4直接抒情8直接抒情5借事抒情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10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1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14托物言志10用典抒情18借景抒情(乐景写征人离乡之哀//以哀景写哀)15乐景哀景写哀情16直接抒情17借史抒情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19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20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以苍凉的秋景写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和沦落他乡的凄苦。19托物言志20借史抒情2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