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1页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1原始群: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当时人类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低,低服于自然,改造自然能力弱,只能以血源为纽带结成群体谋生。这种群体称为原始群。当时人类运动打制石器,为旧石器前、中期。原始群时期长,前期人类保留猿类体质特征多,为“直立人”,属乱婚时期,主要代表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后期人类体质进步,为“早期智人”,血缘群婚,代表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且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原始群的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都反映了我国原始群时期人类进化的情况。2对偶婚: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此时实行族外婚制,后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众各有一个主要的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加只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在父亲氏族社会时期,由于男子占支配地位,妇女从夫而居…这时婚姻形态也逐渐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3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实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性文化,距今约六千多年。这类文化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分布区域很广,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其手制的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的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4半坡村遗址:半坡村遗址在西安的东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略呈椭圆形,北面为氏族墓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墓葬形式反映了本氏族尚处于实行族外婚制的阶段。半坡居民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此时处于“锄耕农业阶段”,家畜饲养业也已出现,此外居民也捕鱼狩猎,采集补助生活。手工业有制陶器、石器、骨器、纺织、木工等。出现彩陶,造型、纹饰精美,有的彩陶刻画着类似文字的符号,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萌芽。5神农:神农氏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神农,又称炎帝,居于姜水流域,以姜为姓。是农业生产与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6传说中国文明起源于炎、黄时代,至今人们仍以“炎”、“黄”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6黄帝:黄帝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原地区著名的部落联盟领袖。黄帝又称轩辕氏、有熊氏,居于姬水流域,以姬为姓。他的妻子、臣属发明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传说中中国文明起源于炎、黄时代,至今人们仍以“炎”、“黄”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7禅让时代:神农、黄帝、蚩尤之后,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故择贤才瞬为继承人,舜又选禹为继承人,这种职位禅让的做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可此时国家已在形成,禹在位时,天下诸侯都“朝禹”,禹已是帝王,国号夏,我国禅让时代终结,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8周文王:即殷商西伯,又称周侯,周季历之子,姬姓,名昌,后世谥号为文王。文王时期已行“井田”制,以农奴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这时周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封建领主制社会。文王治岐时期,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很迅速,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天下诸9井田制:是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实行的土地政策的通用名称。含义有二,一是:“井”字像田地的形状。二是:西周的封建领土制剥削方式。土地所有权为土地国有制。基础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天子所有权,各级贵族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庶人无土地权利,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许买卖。有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种形式。10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山林川泽有所开发。至厉王时,他把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不许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这一措施引起人们的不满。厉王不听召公之劝,导致“民不堪命”。还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发现有“谤王”者,立即提去杀死。“国人”是居住在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公元前841年,国人发生暴动,反对周厉王。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2页11共和行政:BC841年(西周),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朝政由召王和大臣周公等联合执掌。史称“共和行政”。12尊王攘夷: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此后,齐国国势日益强大,BC680年,宋国内乱陈等国欲以齐国为首,联合伐宋。齐桓公先向周天子请师,表示“尊王”,BC670年,派使与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桓公于是始霸。春秋年间,中华地区的主要矛盾为华夏族各国与内迁的蛮夷戎狄各族的矛盾,华夏各族正在兴起民族自救运动,当时周王室已自顾不暇,齐桓公适时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13初税亩:周王室衰微,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萌芽和产生,私田一开始不向国家纳税,大量拥有私田的人越来越富,逐渐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不利于诸侯,诸侯们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BC594年鲁宣公15年”初税亩“是最著名的一次赋税改革,以亩税为单位征收耕地税,不分公,私田税率为亩产量十分之一。14春秋五霸: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相互兼并,春秋五霸传统说法分别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霸。15城濮之战:BC632年楚围宋,晋文公救宋,在未战之前,晋军为避楚军北进锋芒,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16马陵之战:BC324年,魏伐韩,韩请于齐,次年,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出兵未去韩而直去大梁,魏将庞涓引兵自韩回魏,齐军诈败,魏军紧随,至马陵天黑道狭,齐军以伏军包围魏军,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死者无数,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17长平之战:BC324年,白起攻韩,又与赵夺韩的上党郡,在长平大破赵军,杀赵军统帅赵恬,全坑赵的士卒四十多万人,此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基础。18合纵与连横:①合纵: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②连横: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发展,采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联盟的政策。“合纵”运动主要人物为苏秦,与燕、赵、韩、魏、齐、楚,形成南北联盟,苏秦死于齐,合纵瓦解。张仪为秦相,首倡连横,秦主要联合对象为魏、韩,东西为横,因称“连横”。19《五经》:包括《春秋》《礼》《易》《诗》《书》。这五部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20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焚书是由丞相李斯提出,将史书除《秦记》之外,六国史书一律焚烧、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第二年又发生坑儒事件,由于有些政治思想保守,向往西周的制度,反对现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儒生对秦始皇不满,所以秦始皇对其进行逮捕,在咸阳坑杀。秦始皇的这一暴行,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极严重的摧残。21三公九卿:秦始皇建立以军工和劳绩为任用的主要根据的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中,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长,有左右丞相之分,以右为尊;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将作少府。22巨鹿之战:秦末时期,党起义军遭到二次巨大挫折时,秦政府命戍守长城的将军王离率军回中原镇压农民起义,王离南下攻赵,赵王逃至巨鹿,为王军所困,向起义军求援。楚怀王率宋义、项羽率军救赵,宋义畏缩不前,项羽杀之,率军北渡漳水,“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王离被掳,张邯南逃,遂解巨鹿之困。巨鹿之战是起义中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此战的胜利,基本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最后推翻秦王朝的反动统治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3页23晁错:汉文帝时的政论家,他提出“贵粟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国家的存粮大增,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都得到改善,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大大提高。还提出???“马复令”,鼓励人民养马的政策,加强武备,已准备打击匈奴。他向文帝提出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吴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七国之乱。24桑弘羊:汉武帝时大臣。桑弘羊在元狩年间以后,在他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打败匈奴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25、赵过:汉武帝时任搜栗都尉,发明推广代田法。即在地上开沟培垄,作物种在沟内,在苗长出后,将垅上的土培到苗的根部,最后沟变成垅,垅变成沟,次年垄和沟轮换。这种方法,既便于管理,又可恢复地力。此外赵过还发明了耦犁和接犁,有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26霍光:昭帝和宣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汉武帝的与民休息政策,减少徭役和赋税,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还“假民公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27中朝:中朝亦称内朝,主要由皇帝身边的较底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利,加强自己的权利,组成中朝(内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28五铢钱:两汉前期,币制很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商业发展。于是在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五铢钱有周郭,钱上有“五铢”二字,式样规整,重量为五铢,盗铸不易,流通方便,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29轮台罪己:汉武帝时,连年征战,耗费了巨额钱财,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农民起义相继发生。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幕有改弦易辙的必要,BC89年,他下诏:“陈既往之悔”罢轮台之成。此后减少了边事,减轻了徭役,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已发展农业。这些转变起到了一定成效,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30度田事件:东汉初年,在农民大起义之后,土地问题稍有缓和。刘秀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的户口、年纪和所占有的田地,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数量,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反对清查。刘秀下令加紧度田,于是大姓兵长就武装反抗,许多农民不明真相也跟从反抗。史称“度田事件”。31党锢事件: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的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事件”。32尚书台:东汉中枢机关。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尚书的官署称为台阁,固有尚书台之称。尚书台权力重但职位卑微,皇帝亲任干练之士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33三独坐: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在朝会时皆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34司隶校尉,西汉武帝时置至成帝时期废除,东汉复置。司隶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参与议论朝政时,在九卿之上;朝策时,处于公卿之下;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究,唯不查三公”。35御史中丞,东汉初年,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管工程。原属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掌监察。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二人,掌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官吏违法。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大典时,御史中丞监察威仪。其权力仅次于尚书令。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4页36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汉武帝时以宦官司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时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37太平道:太平道是在东汉灵帝时期由巨鹿人张角创立的一个早期道教派别,其名称由所崇拜的《太平经》得名。太平道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叛乱——“黄巾之乱”。教义:“阴阳五行,符箓咒语”。教团:大贤良师张角、黄天、天公将军张角。太平道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设“渠帅”统领。38五斗米道: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不久,天师道首领张修也于同年七月领导了巴郡和汉中的农民起义。天师道的传教方式和太平教基本相同。因使受治的病人出米五斗而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