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第四章单元测试方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灭陈,大军直入建康,陈亡;前秦攻晋(淝水之战),大败而回。历史上对此有不同的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北人为夷狄之邦,南人为华夏正统B、国力强弱是战争胜败的基础C、战略战术的动用是战争胜败的关键D、人心向背是战争的决定因素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是:A、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B、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江南地区战略地位日益重要D、为镇压农民起义开辟运输通道3、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短期而亡②经济在短期内有了很大的发展③修建了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④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4、隋朝时一商人从余杭经水路到长安做生意,其正确路段是: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广通渠④邗沟⑤江南河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⑤④①③5、连接长江水系和其他水系的古代水利工程有:①江南河②灵渠③通济渠④邗沟⑤永济渠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6、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的教训中最根本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完善制度C、兴科举、大办学校D、“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7、史学家曾对一位古代君王的作为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君主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对此诗不准确的理解是:A、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B、唐玄宗统治时期比唐太宗时期社会经济更繁荣C、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象D、官府和地主的仓库都非常充实,农民也有大量存粮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封建盛世的共同的、突出的原因是:A、善于纳谏B、选拔人才C、轻徭薄赋D、减轻刑罚10、唐初的措施中,对稳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作用最大的是:A、推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均田制C、完善科举制D、“庸”的实行11、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增设了中央权力机构C、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互相制约12、唐初皇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要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13、隋唐实行科举制,从本质上反映了:A、隋唐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B、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唯才是举”C、选择人才的方式日趋完善D、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变动,士族日益衰落14、隋朝开创的制度有:①租庸调制②科举制③均田制④府兵制⑤募兵制A、①②③④⑤B、①②C、②③D、①③④15、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已经大量运往洛阳等地,①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②反映了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③体现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④说明南北经济交流加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6、请按照下列唐朝城市的排列标准,从A、B、C、D中再选出一个:①定州②益州③亳州④宋州A、扬州B、洛阳C、洪州D、邢州17、“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上述诗描写的城市是:A、扬州和成都B、长安和益州C、扬州和长安D、长安和洛阳18、唐太宗时,曾有人建议修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这说明:①唐朝初期北方边境安定,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②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节省民力发展经济③唐有精兵强将,能主动反击北方民族侵扰④唐太宗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日趋融合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9、下列也唐玄宗有关的是:A、唐朝设置市舶使B、大食使节来唐朝C、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D、接见波斯国王和王子20、唐朝时统治势力达到新疆地区并且接受中央政府册封的少数民族有:①突厥②回纥③靺鞨④契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21、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和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别是在:A、西汉、隋朝B、东汉、隋朝C、西汉、唐朝D、东汉、唐朝22、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外国科技文化成果的是:①《缀术》②医术③二进位记数法④杂技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23、唐朝时我国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有:①中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中外交通发达③唐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政府鼓励对外交往⑤各国臣服归顺唐政府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24、两汉和隋唐时期,都有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联系,两个时期丝绸之路的终点分别是:A、印度半岛南端、波斯湾B、波斯湾、罗马C、波斯湾、印度半岛南端D、印度半岛南端、安息25、唐朝时与中国政府有使节往来的国家有:①东罗马②大食③日本④朝鲜⑤印度⑥波斯⑦索马里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26、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的长度,这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当时就:A、已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B、能测定地球纬度的长度C、对测量地球的大小作出了贡献D、在探索地球昼夜的互换的原因27、“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我们可看到这段材料记载的最早书籍是:A、隋朝的书籍B、唐初的书籍C、唐朝中期的书籍D、唐朝末年的书籍28、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B、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C、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D、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29、与唐朝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A、唐朝的强盛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C、唐朝统治者喜欢诗歌D、科举制实行30、唐朝儒、法两家的思想和当时的佛、道两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B、麻醉人民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利用D、促进艺术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本卷有3小题,共40分)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无言,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十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唐大诏全集》材料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呑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三(贞观四年)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陁,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王者这于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摘《资治通鉴》卷193请回答:⑴(3分)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政策是什么?实行依据是什么?⑵(3分)材料二中唐太宗的政策是什么?实行的依据是什么?⑶(3分)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政策是什么?实行的依据是什么?⑷(2分)上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⑸(2分)综上所述,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2、(13分)汉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都出现了盛世局面和治世局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4分)汉唐时期有哪些封建盛世和治世局面?⑵(6分)上述治世和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⑶(4分)由上述问题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刘禹锡《竹枝词》材料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请回答:⑴(4分)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它又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⑵(5分)材料三(即上图)的名称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区?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⑶(2分)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⑷(2分)从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中,你可得到哪些认识?高三《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答题卷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成绩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31、(13分)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4分)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13分)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