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人口)流动理论主要内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模型•托达罗模式•乔根森模型•乔根森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1、前提条件(1)二元经济结构(DualEconomy)–资本主义部门•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本•现代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以工业部门或城市部门为代表–非资本主义部门•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极低•以农业部门或农村部门为代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2)无限的劳动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原因:农业中剩余劳动力规模巨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农业人均收入水平极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总是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收入水平高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农业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前提条件)。(3)工资水平不变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2、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工业利润全部用于投资资本积累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生产规模扩大带来更多的利润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转完否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AWD1D2D3FGHK1K2K3L1L2L3LnLSS`劳动边际产品D1(K1)D2(K2)D3(K3)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3、刘易斯模型的理论意义与缺陷•理论意义: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缺陷:该模型中暗含的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始终是不变的;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模型暗含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假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者与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的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的。拉尼斯-费模型1、理论背景时间: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费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种经济发展理论》一文,提出了对刘易斯理论有重大发展的劳动力流动理论。拉尼斯-费模型•2、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的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农产品总量不减少,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会提高,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吗,但是小于农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不变制度工资)。•第三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都被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和工业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名词解释:不变制度工资:拉尼斯和费景汉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因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为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拉尼斯-费模型ⅠⅡⅢL2L1L0WSBC'S拉尼斯-费模型•3、拉尼斯—费模型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理论贡献:农业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也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的扩张对农产品的日益扩大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就会受阻,工业扩张就会放慢甚至停滞下来。•局限性:模型只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与发展中国家现实不符;模型假定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模型假定转移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是同质的。托达罗模型•1、理论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发表一系列论文阐释他所建构的人口流动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失业这一事实的基础之上。托达罗模型•2、理论假定(1)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失业。(他的劳动力模型不是在强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而是着重研究如何放慢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以缓和城市失业问题。)(2)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取决于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模型•3、理论内容M为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数,d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f’0表示人口流动规模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w为城市实际工资,r为农村工资,π为就业概率,t为在n个时期里的某一个时期,V(0)为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净贴现值,为t时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资率,n为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r为贴现率,p(t)为一个迁移者在t时期中在现代部门获得工作的概率。M=f(d)f’0d=π*w-rM=f(v(0))f’0)0()()()()0(0CdtetYtYtpVrtntru)()(tYtYru、托达罗模型4、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1)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失业问题。(2)即使城市工业部门与劳动需求同步扩张,通过扩张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3)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取消。(4)不宜过分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5)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托达罗模型•5、托达罗模型的特点、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1)特点:农村部门不一定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业。城市部门的工资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不是固定的,而是上升的。特别重视就业概率对人口流动的影响。④特别强调农村和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性。(2)理论贡献:它纠正了传统模式只注重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不仅加剧了城市已有的失业现象,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倾向,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政策理论。托达罗模型(3)局限性:模型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这几乎是不可想象。模型假定流入城市的劳动者必定在城市里寻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它们就宁愿在城市传统部门做一些临时性工作或完全闲置。模型把每个迁移到城市寻找工作看作与抽彩票一样碰运气,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没有对城市非正规部门进行分析,这就使得模型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乔根森的剩余农业劳动力与二元经济发展•1、农业剩余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部门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提供追加的劳动力,如果农业生产是等于人口增长率,农业没有剩余,工业就没有可追加的剩余劳动力。•2、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存在隐性失业的阶段。第二阶段:隐性失业阶段消失,农业部门的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于以农产品计算的实际工资率,工业部门等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三阶段: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等于不变的工资率。乔根森的剩余农业劳动力与二元经济发展•3、二元经济发展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乔根森(新古典模式)与刘—拉—费(古典模式)的二元经济论的区别与一致性古典模式新古典模式存在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劳动力不出现过剩实际工资率固定实际工资率可变隐性失业消失之前,农业人口绝对减少农业人口可能增加、减少、保持不变贸易条件不可能由内在经济因素决定贸易条件由内在经济因素决定乔根森的剩余农业劳动力与二元经济发展•一致性:两种模式都假设,当工业对农业产出的比率提高时,储蓄占收入的比率也会提高。都满足用提高储蓄对收入的比率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都假设储蓄是来自工业部门的利润。•4、乔根森模型的评价(1)强调农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着重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2)否定了固定工资率假说。(3)忽视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城市失业和关于粮食需求收入弹性假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