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3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资料《保障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13年复习备考会热点专题保障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华林飞(一)主题主要视角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并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学.科.网(二)关键词梳理:一级关键词: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二级关键词: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就业、教育、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人民健康权(三)问题模型:基本上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必然性和重要性)、怎么办”建构,兼顾所有非选择题的题型和重点知识。(四)热点视角:增加收入和实现公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进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稳定物价、消除雾霾保障人民健康权等。可从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消费环境、幸福指数、建成小康角度思考。学.科.网2020/1/27真题回顾•2008年•(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比重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2010年海南卷•(1)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普惠式养老金制度。(11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农保筹资模式的特点,并说明新农保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2分)•2012年全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9分)2020/1/27•角度一居民收入角度一增收与公平【关注问题】【关注问题】突出问题一居民收入不高(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1.(2012高考全国卷38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学.科.网材料二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此类设问的回答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描述事实(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即文字材料中我国最低工资在人均GDP及平均工资中的占比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图表材料中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而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第二步,揭示问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即我国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第二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侧重考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究类问题的回答,既要有事实依据,即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又要有政策和理论依据,即要依据教材中关于分配的相关知识和国家调整分配格局、完善分配制度的相关方针政策。具体而言,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重点是提高“两个比重”,以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在再分配中,重点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突出问题二收入差距(从全社会来看)2.(北京模拟)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某班同学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第一组同学收集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9分)答案:(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随之调整。(3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修订是从我国变化、发展的国情出发而做出的。(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社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国情,我们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因时制宜(3分)。学.科.网第二组同学对收入倍增计划十分关注,他们认为收入倍增计划令人鼓舞,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也令人忧虑。其中,有同学认为“向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可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答案:该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2分);但是过高税收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效率,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此外,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还要缩小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等的收入差距,进行综合配套改革(3分)。链接:全国人大预工委副主任姚胜在回答中国税务报记者提出的“个税起征点是否会上调?”的问题时表示,目前暂无这方面考虑。2011年6月30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这次修法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每月3500元,同时调整了工薪所得适用税率的结构,将9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为7级,并对级距作了相应调整。修法后,工薪收入者纳税面明显缩小,纳税人数大幅度减少,减税效果显著。这次仍有人提出降低起征点,专家回应:个税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为政府筹集更多财政收入,而是有效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改革关键不是“起征点”,不能仅仅盯着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未来改革方向应是建立健全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上发挥更大作用,使税负更加公平。(北京模拟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虽然经济迅速腾飞,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悬殊。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可见,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学.科.网注:数据来源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已扣除价格因素)。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3分)(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3分)答案: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农民纯收入逐渐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快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集中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和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农民纯收入逐渐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扩大内需。(2)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5分)答案: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我国公民和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公民的合法权利理应受到保护,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国务院已经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专家称,“提低、控高、扩中”将成为本次改革的主线。但相比于“提低”和“控高”、“扩中”更加复杂,是本次方案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3)结合材料,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主线的合理性。(5分)答案: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收入人群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在发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既要抓住“扩中”这一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提低”和“控高”。2020/1/27【延伸探讨】相关问题一劳动报酬增加(初次分配)1.(2008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材料二材料二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学.科.网材料三据统计,l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l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答案:①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润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这表明在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润比重过大的问题。②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随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证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金。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提高劳动者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答出3项即可)(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答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和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分配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改革的积极性。3

1 / 1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