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礼仪之称呼、问候、介绍一、能力目标1.能根据不同交际场合、情境和对象,在交往中恰当地称呼他人。2.能运用得体的称呼,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二、任务情境•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王先生与公司门卫的关系处得好,平时进出公司大门时,门卫都对王先生以王哥相称,王先生也觉得这种称呼很亲切,这天王先生陪同几位来自香港的客人一同进入公司,门卫看到王先生一行人,又热情地打招呼到:“王哥好!几位大哥好!”,谁知随行的香港客人觉得很诧异,其中有一位还面露不悦之色。•学习要求:•请同学讨论:为什么门卫平时亲切的称呼,在这时却让几位香港客人诧异甚至不悦?门卫的称呼有何不妥,应该如何称呼?然后请同学们模拟示范表演。三、相关案例•【案例1】•有一次,演讲家张鹏同志应邀到一所监狱向犯人讲话,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怎么称呼的问题,如果叫“同志们”吧,好像不大合适,叫“罪犯们”吧,好像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经过考虑,张鹏同志在称呼他们时,说的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谁知这句称呼一出来,全体罪犯热烈鼓掌,有人还当场落下了热泪。(一)称呼礼仪的含义•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合乎礼节的称呼是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并且表现自己有礼貌有教养的一种方式,•恰当的使用称呼是商务礼仪的必修课,是日常社交礼仪的“先锋官”。因此有人把称呼比作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人们平时的交往,是有着一定规矩可循的,这个规矩就是社交礼仪。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被认为是社交礼仪缺一不可的“四部曲”,为人际交往搭起了彩虹桥。一、称呼•称呼礼仪是在对他人称呼时实用的一种规范性礼貌语言,是人们开始交往的开始点。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修养和对对方的尊重程度。甚至还可以反映出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称呼的特征•一、简洁性:音节少,形式简单、容易引起注意和情趣•二、褒贬性:具有明显的褒贬之意•三、开启性:引起对方注意以表达更多的内容。称呼的作用•1.呼唤功能•称呼具有呼唤功能。•2.关系功能•称呼能反映出呼唤人与被呼唤人之间的关系。•3.情感功能•除了反映出呼唤人与被呼唤人之间的关系之外,称呼还可以反映出两个人之间的态度和情感。1.生活中的称呼•对普通人的称呼:•“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2.工作中的称呼•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显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一般有三种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如:经理、赵书记、陈永花主任•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1)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候可以按照行业进行称呼。对于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务。•例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4、性别性称呼:•小姐、女士、先生•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1)直呼姓名。•(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兴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6、人称敬称•通常有您、您老、您老人家、多用于对尊长,长辈。表明说话客气二、称呼的禁忌•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这样,会失敬于人。•1、使用错误的称呼•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比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免犯此错误,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教。•例如:“查”姓,应读zhā盖姓,应读gě•)。“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2、使用过时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兴,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全盘照搬过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兴,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兴质的绰号,例如,“北佬”、“阿乡”、“鬼子”、“鬼妹”、“拐子”、“秃子”、“罗锅”、“四眼”、“肥肥”、“傻大个”、“柴禾妞”、“北极熊”、“黑哥们”、“麻杆儿”,等等,则更应当免开尊口。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五、模拟任务训练•1.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着手写《陈伯达传记》时,必须采访陈伯达,采访时究竟怎样称呼陈伯达,叶永烈颇觉为难。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叶永烈辗转反侧,明天见到了陈伯达到底该叫他什么呢?叫他陈伯达同志,不合适,因为陈伯达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叫他老陈,也不行,因为陈伯达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而自己才四十八岁,究竟应该怎样称呼呢?•小组讨论:抽2~3个小组代表上台试演。全班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分组上台试演。•2.有一位年轻人想要去市工商局,走了很长一段,不知距目的地还有多远,看见一位老者在前方行走,跑过去张口就问:“喂,老头,市工商局还有多远啊?”老者抬头望了年轻人一眼,说:“五里。”年轻人大喜,也不道谢,急往前走,可走了很长一段,早就有几个五里了,还是不见工商局。年轻人不禁骂起老者来。•小组讨论:请问年轻人的问题出在哪?小组派代表分别扮演老者和年轻人,如何问路,分组上台试演,全班评议。•3.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进入一写字间,问前台秘书小姐:“这是四方公司吗?”小姐不理,这时,有两个客户走来,秘书小姐说:“李姐,王哥,我们经理正等着你们呢……”•小组讨论:以上情景在称呼上有什么问题?分别由组员担任各角色,上台试演,全班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