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第二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复习检测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课文朗读课堂小结课堂延伸作业布置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复习检测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课文朗读课堂小结课堂延伸作业布置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原庄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莫能与之争——函梁君臣之首——•原:推究抑:或者本:推究、考察。迹:事迹、迹象。莫:无定代词,可译为“没有谁”。•••••复习检测函:用匣子装着。(名词做动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G.燕王,吾所立a介词短语后置:b被动句:c判断句:d省略句:BCEFDEAGBF(之)(于)cadababdca三、翻译下列句子: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人事?2、忧劳可以国,可以身。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所溺,伶人也?翻译:(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为的事情吗?翻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逸豫兴亡岂非哉于岂独哉课文朗读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立论的历史根据又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整体感知明确:文章提出的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立论的根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论证方法:举例、正反对比、引用合作探究2.阅读课文二、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年代岁数事件(用原文回答)•得天下----15年---得之难失天下----3年---失之易“与尔三矢”“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系燕父子以组”908年912年923年926年23岁27岁38岁41岁合作探究3.找出文中庄宗盛衰(得失天下)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场面有何用意?作者认为庄宗盛衰(得失天下)的原因各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明确: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④“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4.作者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请用课文原话回答)•“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举例:原庄宗得失天下可知恪守父命仇雠已灭何其衰也得之难失之易满招损谦得益意气之盛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正反对比成败皆人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课堂小结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答案示例:•①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②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课堂延伸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相关习题。2.请你结合本文所提到的历史教训,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作业布置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