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古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简史》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建筑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功能三要素:经济、适用、美观分类: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用建筑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与外国古代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其木构架结构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独立发展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至迟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殷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结构和布局原则,并且影响到邻近的国家。这在世界上其它较有影响的建筑体系中并不多见。唐代佛光寺大殿清代故宫太和殿明代祾恩殿辽代善化寺大殿由以上中国历代建筑外观造型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代建筑的外观基本一致,变化不大。建筑中国建筑单体的形象中国古代的建筑,不论是宫殿、庙宇或是住宅,尽管建筑单体的规模和功能不同,但建筑立面上均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外观与世界上其它建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屋顶◄▬▬▬▬屋身▬▬►台基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建筑的意义:1.明伦示礼——礼制建筑2.尊王重威——都城建筑3.庭院深深——民居建筑4.感灵祈福——宗教建筑5.雕栏玉砌——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明伦示礼明清天坛,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尊王重威唐长安城徽派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庭院深深大雁塔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感灵祈福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雕栏玉砌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第一节史前时期的建筑史前时期:距今大约50万年原始社会-夏朝建立存在形态:以穴居和巢居为主发展历程:穴居和巢居——石砌和木质建筑功能:居住和公共活动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一.旧石器时代的住所天然洞穴是原始人居住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周口店山顶洞人半坡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二.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时间:六七千年前地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类:干阑式建筑和井干式(木泥骨)建筑发展序列:巢居——干阑式住宅——底部略架空的宅地天然洞穴——穴居——半穴居——井干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二.新石器时代的住所代表:1.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年)特点:木结构,上下分层2.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特点:河流两岸地势高,分区明显,以沟壕分开,中国传统建筑开端,节点采用帮扎处理,地面做烧烤处理,房屋分方圆两种,晚期有套间,土木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南省三门峡市仰韶村文化遗址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二.新石器时代的住所代表:3.黄河流域——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公元前2000年)特点:体量小,适合家用,房屋平面结构和平面有所改变,出现吕字形分室和半穴式,出现私有窖藏,出现大型排房住宅。土胚地基4.北方古文化——红山文化(细石器文化)(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年)特点:出现祭祀神庙等,有雕塑神像,彩画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山东章丘龙山镇文化遗址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辽宁凌源县红山文化祭坛辽宁凌源县与建平交界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红山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三.夏代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私有制代替原始社会—出现国家活动区域:黄河中下游特点:出现大型夯土建筑,亭台楼榭,皇宫都城,出现庭院式建筑。夏朝都城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明伦示礼——礼制建筑“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即今文学)数:算法(即今数学)。“礼”六艺之首,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等级关系、人伦关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社会统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它在建筑的地位远远高于实用性建筑。春秋时期孔子当过鲁国大司空,后来有礼部礼制建筑的建筑分类包括5类1.坛、庙、宗祠、2.明堂(会见诸侯,祭祀活动,帝王)3.陵墓4.朝、堂、5.阙、华表、牌坊等1.坛、庙、宗祠类建筑(一)坛即为“祭场”建筑场所选址:土堆砌的高台,或者利用自然形成的土丘、高岗、或者山头较高的地形。作用:祭祀天、地、日、月、社稷、先农、图腾等自然神和带有浓重色彩的高级神祗。建筑规格:三层(天、地、人)根据规格定,祭天三层,祭社稷也为三层,地坛为两层,分日坛,月坛和先农坛为一层。代表作品:辽宁凌源县红山文化祭坛辽宁凌源县与建平交界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代表作品:浙江余姚良渚文化祭坛(新石器时期)代表作品:唐代圆丘,元代以后称“天坛”。这座唐代圜丘遗址在唐长安城南门明德门遗址外东950米(现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始建于隋,被称为“中国第一坛”。代表作品:明清天坛,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代表作品:明清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2).庙庙即为古代祭祀祖宗的地方,《礼记.明堂位》中明确规定: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建筑场所选址:无,但有主体建筑作用:祭祀鬼神,圣贤、城隍等的庙宇。建筑规格:可大可小,分台基、主体与屋顶等三个主要部分。代表作品: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经两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绝,是中国渊源最古、历史最长的一组建筑物,也是海内外数千座孔庙的先河与范本,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曲阜孔庙以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代表作品: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3).宗祠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汉代开始有祠堂;民间造祠,可追朔到唐五代时期,建筑场所选址:无,但有主体建筑作用: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场所。建筑规格:可大可小。代表作品:安徽黄山宏村鲍家祠堂。(清代)2.明堂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建筑场所选址: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作用:先秦地方会见诸侯,祭祀活动,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场所,商周后分化,成为天子皇家教堂。建筑规格:无代表作品: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688年春,是武则天主导下,综合诸家学说修建的明堂,或号万象神宫。这座建筑是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建筑,也是她举行重大礼仪活动、颁布政令和春秋两季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武周王朝的统治中心。代表作品: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代表作品:乾陵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该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代表作品: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当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东而去,好似天然的护陵河。南北贯通的高速路似一条巨龙连接着长陵至故宫。代表作品: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代表作品:江苏周庄沈厅松茂堂代表作品:四川雅安高颐阙山东嘉祥武梁祠汉阙代表作品:天安门华表代表作品:安徽黄山西递牌楼安徽唐越功德牌坊群第四节庭院深深——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相对宫殿建筑而言的,泛指除皇室宫殿以外的民间居住建筑。既包括贵族的府邸园宅,又包括庶民百姓的住宅。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很多种民居,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华南民居、以及少数民族民居等。1.民居建筑的样式与地域特色(1)北方四合院民居(2)北方窑洞式民居(3)江南水乡民居(4)徽派民居(5)巴蜀民居(6)岭南地区民居(7)湘黔滇民居(1).北方四合院民居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1]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2]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1).北方四合院民居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主要区域:华北,东北地区。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1).北方四合院民居四合院装饰除梁柱等支持建筑整体的关键部件外,起辅助修饰作用的构件称作装修。按室内外的不同,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吊挂楣子、坐凳栏杆、隔扇门、支摘窗等。内檐装修包括天花、隔断。其中隔断又有板壁、花罩、博古架、碧纱橱四种形式。北方四合院布局图代表作品:恭王府代表作品:北方四合院(2).北方窑洞式民居窑洞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西峰黄土同整个黄土高原一样,是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形成的风成土状堆积物,距今已120万年。黄土层厚度一般为50至100米,最厚处可达200米。因黄土层深厚,土质密实,极适宜于挖洞建窑,数百年至千年不易倒塌。千百年来,窑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窑洞民居窑洞类型很多,但按大类分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明庄窑洞。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齐,然后修庄挖窑洞,有一庄三窑和五窑的,也有五窑以上的。在董志原上,还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不得不挖进几米再挖窑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2).北方窑洞式民居窑洞民居窑洞类型很多,但按大类分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明庄窑洞。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齐,然后修庄挖窑洞,有一庄三窑和五窑的,也有五窑以上的。在董志原上,还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不得不挖进几米再挖窑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

1 / 1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