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部制”?•大部制=大部门体制•设置政府部门时,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机构改革历史(从1982年到2013年,我国先后进行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1、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2、精简各级领导班子3、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通过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个,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2003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通过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使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减少为28个。•2008年首次以大部制改革名义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新组建交通运输部等5个部委,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到27个2013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七次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撤销铁道部2013年大部制改革要点解析一、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二、基本特点加大同一领域的机构合并: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三、解决四大问题1.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3.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4.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四、体现四个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五、达成六大效果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3.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4.优化职能配置5.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6.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经过7次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从52个减至25个。•虽每次改革的主题各有不同,但共同趋势是:机构规模不断精简,数目减少。从最初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求,到后来关注民生、构建服务型政府,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题与国家发展的足迹高度吻合。虽然大部制改革目前存存在权力整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运行监督难四个难题,但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是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总之,历次改革的脉络基本遵循时代背景、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其中政府权力配置更加科学,行政效率愈来愈高,政府理念日趋服务而非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