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与文献综述.(20130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法律方法与文献综述主讲人:唐清利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法律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民间金融及法律规发研究所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特邀策划人Email:tangql@swufe.edu.cn请勿以任何形式在课堂之外传播复制唐清利简历: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西南财大民间金融及法律规范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副秘书长,成都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咨询专家、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特邀研究员;曾应邀参加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四川省等机关立法的论证和起草;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常为高校、地方政府、央企等提供讲座。多项成果报送全国人大常委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务院法制办等机关供决策参考。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主持或主研联合开发署、德国阿登纳项目、中国法学会、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课题或国际项目近20项。多次应邀赴海外访问交流,经常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在《中国法学》、《管理世界》、《法商研究》、《法学家》、《政法论坛》、《改革》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发表著作十余部。多项成果获得中宣部、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四川省人民政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有的成果在人民大会堂受奖。——在思想者看来,知识没有方法重要——方法决定了最后能走多远如何打赢官司?如何发现赚钱的股票?如何是考试成绩更高?如何写好一篇文章?课程设计和要求一、主要思路1、理论联系实际2、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和法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抽象和思考能力二、总课时9周共27课时三、要求:1.根据人数分为六小组,在从第二周开始公布下一周要讨论的主题,并将讨论素材发布在群里。2.每次讨论都需要描述一个最新的社会现象、案例或事件,并发现其中的法律问题。大家讨论时相互点评。3.每次最后一节课用不超过30分钟时间根据所学理论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并与老师相互提问;4.第一组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上针对规范法学论文所提的问题有无、好坏与改进进行探讨。第二组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上针对法学论文所提的问题有无、好坏与改进进行探讨。第三组在《哈佛法学评论》等权威外文期刊上上针对法学论文所提的问题有无、好坏与改进进行探讨。第四组找出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坏文章进行评价第五组总结出法学文章与社会学、经济学文章在处理文献综述上的差异以及其趋势。第六组总结国外论文在提问、文献综述和写作结构上的特征。四、考核方法平时(30%)+期末(60%)五、期末考试,本学期末提交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题目自拟。目录为什么开设法律方法课?一、法学(律)硕士论文要求二、法学研究方法的走向三、法学研究的要素四、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五、论文写作禁忌六、论文写作主要方法七、文献综述的地位与撰写方法八.写作结构及详略安排九、选题要求与方法十、论文结构十一、研究报告(法社会学)十二、如何查找资料十三、开题报告及其他注意事项为什么开设法律方法课?一、一切行为都是故事,好故事在于其稀缺性,稀缺取决于信息和解人类无时不刻在演绎、描述或解释故事,并在其中充当主角、配角或观众等角色。故事有好坏之分,坏故事是无效的故事,好故事是有效的嵌入各种角色之中的故事,并由受众的范围决定着故事的接受度和边界,由此构筑了理论的约束条件。英国女王与中国皇后二、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启发思考的钥匙好故事需要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稀缺性,才具有价值。稀缺的故事要满足两个条件:知道不知道的信息,解决无解的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并通过问题与文献综述得以实现。1.知道不知道的信息(草船借箭)2.解决无解的问题(以东北蓝莓采摘和肯尼亚动物保护为例、一起公司僵局的化解(外国公司收购案))3.如何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提问+调查(诸葛亮为何屯田汉中仍要六出祁山?购房还是借贷?双方违法的合同行为都适用无效条款吗(矿权交易案)?)三、在写论文和报告中找到思考的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发现不知道的信息,求取无解的解一、法学(律)硕士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第五(三)学期初开题,第六(四)学期末论文答辩。论文开题必须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后开始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应有较充分的时间,连续投入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2、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公司章程、案件请示制度、一审法官在二审中的调解、税收决定权、银行营业网点分布(银行法)等)3、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还可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同一主题的三个以上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如许霆案、廖婷婷案、孙伟铭案)、研究报告、专项调查(如黑户口与婚姻法第二条、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约谈)等。4、任何形式的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当规范,论文评阅标准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1).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2).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3).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4).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文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已经充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法律硕士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当阅读15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5部。这个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中必须显示学生已经阅读并了解了该领域国内代表性论著,参考文献应当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参考国外最新文献资料。即所谓的“资料充分”和“注释规范”;5).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等等;6).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戴安娜之死、窦缨之死、我是谁、拯救大兵雷恩、功夫熊猫与金庸小说)7)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2-3万左右。推荐书目:HarrisCooper:如何做综述性研究,《万卷方法》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万卷方法与学术规范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fafang)朱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哈佛法律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评论MorrisL.Cohen,KentC.Olsen.legalresearchinaNutshell,St.paul.Minn.westpubishingCO.2007ColleenKristlPauwels,LindK.Fariss,KeithBuckley,LegalresearchTraditionalSources,NewTechnologies,PhiDeltaeducationalfoundationbloomington,indianaU.S.A.二、法学研究方法的走向(一)总体情况1.政法法学-注释法学-社科法学2.政法法学流行于1980年代之前3.注释法学流行于1980年代至今4.社科法学200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二)当前法学研究的窘困1.1.此案与彼岸——理论实践脱节(信托法的困惑、三峡工程在全国人大表决)2.法学与法制搅合在一起:价值判断、对策研究(没法试验),如开征房产税是否可以控制房价3.出路在于研究方法的转变——社科法学:真实世界中找问题。如乡村治理能否依靠村民自治实现?三、法学研究的要素1、问题与文献2、选题及其方法3、正文的撰写及其方法:证实与证伪证实是证明这件事是事实证伪的意思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真理,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不是“伪科学”。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说,“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优点。这就是波普所提出的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四、问题是一切研究和思考的基础知道不知道信息、解决无解问题的方法是提问。问题来源于反常和对比强烈处。好问题需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为什么人们会遵守不知道的规则,却会违反规定得严苛的法律?有限责任的规定能得以执行吗?四倍利率的规定为何没在判决中适用?公司僵局是股东投票形成的吗?揭开法人的面纱真的在实践中有价值吗?为什么律师会赚钱?(谁主张、谁举证)为什么躲猫猫、冲凉死?不收税能搞福利国家吗?怎样才能使穷人无意识的破产?(汶川地震恢复重建中的豪华型建筑为例)怎样才能使公司长久不衰,员工高度忠诚?如何看待郑民生连杀13小学生的报道?(1.残忍场面再现;2悲情英雄,3社会有病,4网开一面。我认为报道要注意:1.关注社会效果,减少模仿2责任自负的法治理念3高举法治与道德的大旗批判之,以儆效尤)重看重庆最牛钉子户(1.公共利益是一种获得共识的利益2公共利益必须与具体个案结合3此案房屋,地处十几条道路交汇处;棚户区;280多户已拆三年多4每个人内心都想成为拆迁户)如何看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何评价曹操战袁术,斩粮官?(一)问题需要选择追问的方向1、喜欢与有用——追问的起点痴迷一件事情是没有为什么可以问的,使用一个事物是需要追问的。比如:喜欢苹果和看漂亮姑娘不需问为什么的,但怎样得到苹果和追求漂亮姑娘,怎样源源不断的拥有苹果和永远的拥有那位漂亮姑娘是可以问的。2、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思考的起点剩男剩女、公司章程等3、法律在宏观上是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形成理论(王泽鉴《判例研究》)、在微观上主要解决个人问题从而形成个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判例,药家鑫案与“赛家鑫”(李昌奎)案)(二)问题从哪里找以及如何找1.问题总在生活中:习以为常而又不正常(教室守则,标语,学校围墙,相帮弟兄)2.问题总在规则制定之后:自由裁量权滥用、限购、加名税,婚姻法第六条,新司法解释或立法如《合同法解释2》中交易习惯、违约金条款、格式合同条款)3.问题总在实践中,如猎杀与圈养、大调解、信访、诉权不能制约裁判权(申请回避、延期审理、变更管辖、量刑等都不受诉讼形态的控制)4.问题总在剧烈变动与相对静止的强烈对比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选择重农抑商的政策?)5.总结:问题总在对比最强烈和反常处(梁祝、廖婷婷案、雷锋叔叔、十万摩托车大军返乡、合作开发还是转让资产?)(三)如何对问题抽象抽象能使好问题成为好故事,抽象有五个层次抽象的方法是从现象出发问为什么?相继经历:名词抽象—过程抽象-结构制造-特性抽象-哲学抽象,由此确立故事的边界和理论的适用范围。例子1一个人被推选出来帮大家分蛋糕,他总是给自己多分(事实,无抽象)问题:为什么?第一层次,名词抽象:权利的所有者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总是替自己多分配利益(个体行为)第二层次,过程抽象权利主体会利用权利渗透在利益流动过程中取得额外利益(个体行为过程的法律解释)。第三层次,结构制造:权力-利益结构自动制造高层自我扩张与维续次级结构(组织对个体影响的法律解释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