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7月13—14日,党中央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胡锦涛、温家宝、刘延东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李克强主持会议。会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党中央国务院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1、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两次政治局专题会研究;2、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五次国务会议讨论;3、刘延东国务委员主持召开60多次座谈会调研;4、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教育部前所未有的精心部署与落实1、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2、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3、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建议460多万条。4、历时两年调研起草,形成5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三个优先”: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第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第二,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第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理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出全面部署温家宝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实习培训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把研究制订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组长的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工作小组,承担起草教育规划纲要具体工作。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组织了上百人的专家咨询队伍,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高校负责人等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东部、中部、西部9个省区市分区域规划小组和7个教育分领域规划小组也相继成立。在制订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作出指示。胡锦涛多次深入学校调研,了解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纲要制订工作十分关心,分别以书面意见、批示等方式对起草工作进行指导,提出意见建议。《教育规划纲要》诞生记2009年新年伊始,教育规划纲要文本首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万多封;第二阶段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2010年1月,经过一年多努力,教育规划纲要制订工作进展顺利,决定第二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间,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改革、高校去行政化、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很多意见建议思考深入,见解深刻,针对性强,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修改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分别主持召开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群众代表5次座谈会,与来自社会各界的50多位代表座谈,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在第五次座谈会上,温家宝专门邀请来自基层的学生家长、中学生、农民、工人、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代表等进行探讨。2010年4月15日和5月5日,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27日和6月21日,胡锦涛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对教育规划纲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好文件。《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三万字。《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通篇贯穿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这一主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实施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2条)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2条)第三章学前教育(3条)第四章义务教育(3条)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3条)第六章职业教育(4条)第七章高等教育(5条)第八章继续教育(3条)第九章民族教育(2条)第十章特殊教育(3条)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3条)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4条)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4条)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3条)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3条)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3条)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3条)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条)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3条)条)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4条)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改革试点(2)条)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3条)3对新阶段教育问题和矛盾的概括1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概括2对教育历史性成就的概括4对教育改革发展紧迫性的概括5对本纲要主要内容的概括1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2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3鼓励探索创新,加强督促检查4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第一次明确确定“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第一次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思想。第一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纲要》。第一次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第一次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纲要》具有十大亮点:《教育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项措施是对人民群众愿望的积极回应:针对“入园难”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针对“学生减负”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针对高考制度改革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针对“择校热”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三个坚持”的新提法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教育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仅是技术训练和知识传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坚持能力为重。这也是本次规划纲要的新提法,现在衡量学生的主要指标是考试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但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袁贵仁说,我们要求的人才是能够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他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转化能力就是“高分低能”。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还要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从功能上来讲这几者是独立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是有机融合的,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10月15—18日,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18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10月27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28日,新华社播发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