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文化生活》考点概览考向定位2、文化传承与创新(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③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文化纵向的积累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考查以启示类、措施类为主考点考向概览〖重点理论〗一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一个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特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四个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四个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速记图表〗笔记传统文化基本形式影响(作用)特点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①并保留在现实生活②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的文化。概念解析:①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的。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现实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注意的几个误区误区一: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误区二:讲究传统即是复古。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注意的几个误区误区三:发扬传统就是拒绝此外来文化。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C.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解析】本题最容易混淆的是A与C。“信念”与“记忆”热潮的掀起,体现的是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A正确。红色经典文化是属于传统文化,不是民族文化,C不符合题意。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也不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BD与题意无关。(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正确。故选D。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共性①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态度、要求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含义影响地位例子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有宫廷、民用、宗教、桥梁、园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儿胡同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特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A.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B.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C.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D.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情【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说明传统建筑的意义和作用,A最符合题意。流动的艺术、文化的交融说法不妥,BD不选,C是说传统文艺。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①,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①稳定性+②稳定是相对的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B说法错误,应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故选A。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012年高考福建卷)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中文字的含义,知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②错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故③④正确。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3、怎么办——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012届济南三模)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①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③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反思传统文化,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反对守旧主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①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实践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随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向;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