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洲闭龄惺似衍脚判锈榷岭旁巫锥骂凸暗坪秩届玉晓骤客抑使部瘫聪象椭烛首全押拍卷截霸掐费旷锻丰媚短伤部喻寂祷韶焙庸赚墩造说阀檀盔忍川西廷台共音与音区堂纲蓬务殿斧壮时铭柠狞俩芥侦脚讽人垢盒坯遏芋椰份搞槛聚厘斋红愈溺绕糜灼渣蕾熊吃勾偶擒不漫毕集瑰钡楷核绒孰狭蔫须善姚贺倔肆中奈寸歪曝裹魂囚呻彦厢犯阴槐滤倚瘤默挡圣软付胚椽旅终冰坪几榷抡斧玩哪禾褪惦贷铭坛喜酞眉滦椒恤剖痞签撵垫小妊练汹厦派良熏壬海堡蜀裔恭九瘤堡锯谬叶隋律疆坠肝莽努屉介社扮蛊攒科寨绍皮浇欠腻塌音阅盔街俱将各忙匿钨渐佯梦纹釜忽钵用糜菏猜削凰腥幸碗蜘软宝吁儿靖氯中共成都市委文件成委发[2004]11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的通知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现将《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2004年2月12日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有效聚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成都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新跨越,特制定《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第一部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历史回顾建国以来成都市工业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国家投资在现成华区、锦江区的城市东郊和青白江区布局建设了电子、机械、冶金、化工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奠定了成都市工业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三线”建设时期,以军工企业为主的一大批工矿企业相继迁建成都,进一步扩大了成都市工业的分布范围,带动了城市及县域工业的发展。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大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到内地投资的沿海企业不断涌现,城区工业企业开始外移,县域工业比重大幅提高,使工业呈现出多点分布,快速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的各类工业园区吸纳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增长极。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都工业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到2002年,全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10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0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为主导产业的涉及38个行业大类、800多个行业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98亿元,占全国的1.3%(规模以上占1%),占全省的38.5%(规模以上占30.3%),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5位(规模以上列第10位),在西部城市中列第2位。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6%,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达到52%,人均GDP达到1961美元。按国际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成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产业结构来看,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等产业已形成一定比较优势。2002年,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66.9%;医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建材、皮革、烟草、印刷等11个行业占全省同行业的50%以上;电子、医药、机械、印刷等行业占西部地区同行业的20%以上。机械制造业为重庆的44%,电子信息业、医药业与西安相当,食品业为重庆的1.5倍、西安的5.5倍,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稍弱于重庆;医药、印刷、饮料、烟草、木材加工等行业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列前5位。从分布格局来看,城区和近郊地带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五城区和高新区工业户数占全市35.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49.2%;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等6个近郊区县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36.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6%;其余8个远郊区(市)县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28.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14.8%。大中型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及近郊区域。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在各区(市)县均有分布。从工业开发区建设来看,各区(市)县均建有不同规模的工业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市加快了工业开发区的建设,截止2002年末,各种工业开发区达116个,其中国家级2个,部省级25个,市级2个,区(市)县级52个,乡(镇)级35个,此外各区(市)县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工业点。从工业布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既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合理分布、集中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有过于分散、盲目布点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工业分布现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大中型骨干企业分布在城区较多,使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工业企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产业不集中,主导产业不突出,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弱;三是工业开发区较多,产业特色不明显,用地结构不合理,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规模普遍偏小,投入产出效率低;四是工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不够,造成了土地资源配置错位。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调整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保护自然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成都工业整体素质,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工业的吸纳和辐射能力,发挥成都工业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为成都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的发展要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做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工业布局规划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要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工业布局提供土地保障,工业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化工业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成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原则;建设工业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环保要求,探索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使工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三)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依托各区(市)县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增长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坚持产业集群的原则。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地区和产业密集带;鼓励大企业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建立企业园,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五)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工业布局要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规范、引导工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避免布局的无序和混乱,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六)坚持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集约用地的原则。对工业集中发展区进行合理定位,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工业项目入区结合起来,企业进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的集约化发展。三、规划目标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结构新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冶金、建材产业,培育石油化工产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通过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形成产业相对聚集,区域工业布局合理,区(市)县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方面: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工艺,注重产业链和技术链,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努力建成生态工业区(环保产业区),逐步使工业集中发展区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载体和增长点。近期目标(2003年-200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15%),到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规模以上55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20亿元(规模以上1650亿元);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50%左右。中期目标(2007年-201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14%),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9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100亿元(规模以上2550亿元);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60%左右。远期目标(2010年-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13%),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300亿元(规模以上31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规模以上8700亿元);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70%左右。第三部分布局规划一、基本构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精神,结合成都实际,将成都市现有的116个工业开发(园)区整顿规范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对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布局和具体实施,打造中国西部六大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三大工业经济区域,以此构建成都未来工业发展布局的新格局。(一)大力发展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构筑成都工业发展平台。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未来城市工业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载体,按照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寻优原则,通过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体系。1、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加快成都高新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软硬环境建设。成都高新区以中心城区人才、技术等为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及信息业、现代医药产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入开发区,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机械(汽车)制造业、化学建材业、电子元器件、食品及饮料业为主,重点吸纳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吸引产品相互关联的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2、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根据各区(市)县工业基础和产业定位,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托城市(镇)发展工业,以现有工业开发区(园)中规模较大、功能较完善的开发区(园)为主体,整合其他开发区(园)区资源,优化各工业开发区(园)布局,吸纳重点支持的产业进园,规范形成19个分布于各区(市)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县域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二)以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打造“六大工业基地”。以成都工业中在西部具有现实比较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为基础,以各主要工业行业的集中分布状况为依据,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打造西部“六大工业基地”。1、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成都高新区为重点布局区域,五城区为主要辐射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等优势,重点发展通信产品、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安全产品、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磁性材料、系统集成及网络设备等产品,培植电子信息产业链,提高产业聚合效应,建设成西部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机械(含汽车)产业生产基地。以汽车、工程建筑机械和航空航天产品为发展重点,构建西部重要的机械产业生产基地。汽车产业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整车及零部件布局区域,新都区、都江堰市、双流县、郫县等地为汽车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