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地质勘查规范(刘忠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解读刘忠元2010年1月解读依据及必要性:•大家知道,近几年我局相继立了很多的铁矿勘查项目,多数项目也都在陆续开展,那么如何做好这些项目,野外勘查工作中又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因此,大家有必要共同解读一下有关铁矿方面的地质勘查规范。•解读依据是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据《辽宁省区域矿产总结》,辽宁省的铁矿分属三大成矿系列,划分八个成因类型。•成矿系列:变质成矿系列、沉积成矿系列、岩浆成矿系列•成因类型:沉积、沉积变质、层控、超变质热液、岩浆贯入、接触交代、高中温气液交代、高中温热液充填辽宁省铁矿类型辽宁省铁矿类型(据省区域矿产总结)成矿系列成因类型通称矿床规模成矿时代伴、共生矿产组合系列亚系列变质成矿系列受变质火山—沉积矿床系列沉积变质鞍山式大中小Ar金、铜锌、硫(辽北、辽西)受变质沉积型—变质热液富集成矿系列碳酸盐岩中铁矿层控大安口式中Pt1(大石桥组三段)硫、镁碎屑岩中铁矿仰山式小Pt1(榆树砬子群)磷受变质火山沉积型—超变质热液富集成矿系列层控杨林式小Pt1(里尔峪组)硫、铜、......超变质热液成矿系列热液翁泉沟式中小Pt1(里尔峪组)硼、磷、铀成矿系列成因类型通称矿床规模成矿时代伴、共生矿产组合系列亚系列沉积成矿系列海岸(滨海)环境成矿系列近滨带亚系列沉积四海式中(贫)Pt2(蓟县系铁岭组)锰前滨带亚系列野猪沟式大(贫)Pt2(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锰浅海陆棚环境成矿系列沉积类宣龙式小(贫)Pt3(细河群)锰、铜三角洲环境成矿系列平原亚环境亚系列沉积兴民村式小(贫)Pt3(震旦纪兴民村期)粘土前缘斜坡亚环境亚系列山西式矿点(贫)C1(本溪期)粘土成矿系列成因类型通称矿床规模成矿时代伴、共生矿产组合系列岩浆成矿系列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系列岩浆贯入矿点ArPt1钒钛与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系列接触交代小Pt1硫铜与中酸性岩浆中浅成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系列接触交代小Pz2Mz铜钼铅锌锰高中温气液交代矿点高中温热液充填小《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构成《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构成前言主要讲述了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依据•1、顺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并与国际惯例接轨•2、是在以下两个国标的指导下编写的①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②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是在原铁、锰、铬矿地质“勘探”规范基础上修编而来的(1993、1982、1987)•4、结合了当前的铁、锰、铬矿地质勘查工作实际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勘查的目的任务•4、勘查研究程度•5、勘查控制程度•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7、可行性评价•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主要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资源/储量估算,以及勘查报告的评审验收;2、还可作为铁、锰、铬矿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和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1、范围•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按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分别表述如下:3、勘查的目的任务•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勘查的目的任务•3.2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3、勘查的目的任务•3.3详查•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3、勘查的目的任务•3.4勘探•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各阶段勘查目的任务的区别※•一、地质工作程度和工程控制程度方面:•①预查——侧重室内资料综合研究,野外工作仅做一般的踏勘观察,工程验证极少量;•②普查——注重野外地、物、化等实际工作,取样工程数量有限;•③详查——系统开展野外各类勘查工作,取样工程系统;•④勘探——在“系统”基础上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二、可行性评价方面:•①预查——不做可行性评价;•②普查——应做可行性概略研究,但不强制;•③详查——应做预可行性研究,也可仅作概略研究;•④勘探——应做可行性研究,也可只做概略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三、勘查目的方面:•①预查——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②普查——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价值的意见,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③详查——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④勘探——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在“勘查目的任务”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几年审查的铁矿立项申请、项目设计甚至勘查报告当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项目的目的任务写得太差,与所立项目勘查阶段(或实际工作后达到的勘查工作程度)相去甚远的现象,要引起注意。要与规范规定的目的任务保持一致或相近。•包括地质研究程度、矿石质量研究、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五项内容要求,其中每项内容要求又按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表述。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1.1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工作。对预查区内有成矿条件的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遥感异常、矿化点和矿点进行评价,初步了解其特征和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4.1地质研究程度※•4.1.2普查阶段※•相对预查阶段,普查阶段开始加大了野外地质工作的份量,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物化遥异常及矿点矿化点地质、矿床(体)地质等方面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特点是:“大致……”为主)•(1)区域地质•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2)矿区地质•①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②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③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3)物化遥异常及矿点矿化点地质•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遥感异常和矿点或矿化点,大致查明其产出特征和分布范围。•(4)矿床(体)地质•对区内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体),应大致查明其分布、数量、赋存部位、厚度、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床(体)氧化带发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4.1地质研究程度※•4.1.3详查阶段※•相对普查阶段从区域地质、矿区(床)地质、矿体地质三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要求。•(特点是:“基本……”为主)•(1)区域地质研究方面•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2)矿区(床)地质研究方面(6条)•又按地层、矿区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矿床氧化作用、物探异常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关要求。•【注: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有什么区别?(研究对象、比例尺、详查范围大小······)】。•①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变质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岩系)的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成矿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②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基本查明控制矿体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对位移大、分割矿体的较大断层,应当大致了解其空间位置、产状和位移;对较小的断层,应根据地表工程资料,初步阐述其范围和分布情况。•③研究和基本查明侵入岩和喷发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了解侵入(喷发)时代、期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与侵入(喷发)岩有关的矿床,还应研究其岩性、岩相、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与成矿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④研究和基本查明矿区内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的性质、种类、规模、强度、蚀变组合及对矿床的影响,对于变质矿床还应研究并初步划分变质相、分布规律及矿化富集作用。•⑤研究氧化作用对矿床的影响,基本查明氧化带的深度、氧化矿石类型、产出特征和分布范围;对风化矿床分布地区应当注意寻找原生矿床,对堆积矿床应了解矿体底板的起伏情况(特别当底板为碳酸盐岩时)。•⑥对物探异常进行综合研究,阐明异常特征及其与矿体和构造的关系。•(3)矿体地质研究方面:•①基本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②了解矿体内夹石规模和分布情况;•③了解成矿后构造或岩脉对矿体的破坏情况。•4.1地质研究程度※•4.1.4勘探阶段•相对详查阶段,勘探阶段从矿区(床)地质、矿体地质两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更为细致的要求。•(特点是:“查明……”或“控制……”为主)•(1)矿区(床)地质方面(5条)•①进一步研究矿区(床)成矿地质特征,确定矿床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②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查明控制矿体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对位移大、分割矿体和影响开采的较大断层,其空间位置、产状、位移要有工程控制;•③查明侵入岩和喷发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和分布规律,侵入(喷发)时代和期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④查明矿区内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的性质、种类、规模、强度、蚀变组合及对矿化的富集作用;•⑤研究氧化作用对矿床的影响,查明氧化带的深度、氧化矿石类型、产出特征和分布范围。•(2)矿体地质方面(6条)•①详细研究和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矿体的连续性;•②详细查明矿体内夹石规模、分布和变化规律;•③研究成矿后构造或岩脉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④对首采地段主矿体应当详细控制其形态、空间位置、产状等。对首采地段主矿体上盘具有工业价值的小矿体,亦要同时进行控制,必要时可加密工程提高勘探和研究程度。•⑤对露天开采矿床,为确定露天采场境界线,应系统控制主要矿体四周和露天采场底部矿体的界线;•⑥对地下开采矿床应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下界线及延深情况,以便确定开拓工程位置。•4.2矿石质量研究※•不同阶段矿石质量研究要求不同:•预查阶段——初步了解……•普查阶段——大致……•详查阶段——基本……•勘探阶段——详细……•4.2矿石质量研究※•4.2.1预查阶段•初步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的含量。•4.2矿石质量研究※•4.2.2普查阶段※•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结构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大致了解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和分布,为确定是否能被工业利用提供依据。•4.2矿石质量研究※•4.2.3详查阶段

1 / 1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