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方式:•①文章某段文字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②某段文字描写精彩历来受人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③某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⑥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某段文字进行简要赏析。•真题展示:•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3.“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麦天》)•参考答案:•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答题建模:(语言组织顺序)•①该段选取……等特征性景物。②分析修辞手法。③分析描写手法。④概括语段主要内容。⑤品味语段所包含的情感。⑥分析语言上的特色。•答题三个步骤:•什么手法?+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形象和情感)•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1、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手法•4、抒情方法•5、结构手法(段内结构)•6、语言特色•7、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环境(场景、事物)(要根据具体内容回答)•(一)修辞及效果:•①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②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③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⑤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二)描写手法:•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衬托或侧面烘托、白描)•景物描写①视角a、定点观察,注意远近俯仰高低结合;•b、移步换景•②动静: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③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④点面结合•⑤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⑥正侧结合•⑦细节描写•⑧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三)艺术技巧:•艺术技巧:主要从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讽刺、铺垫、照应等角度考虑。•(四)语言特色:•(1)用词的角度:•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②强调作用•书面语:典雅,有文学韵味•俗语歇后语:通俗形象,质朴生动。•拟声词:生动形象•(2)造句的角度: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引用诗文:增强文学韵味。•(3)风格的角度:从平实、生动、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诙谐等方面考虑。•方法尝试: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对比•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想象比拟•问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二:(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突出环境的艰苦,表现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明确手法具体阐述形象特征思想情感•(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形象地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反思:•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拟人”写成“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