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诗经》中有甜美苦涩的爱情,有温馨宁静的家园生活.......人类历史的发展常常是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的,于是战争也成了人类文学的永恒话题。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哪些苦难?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戍边生活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诗经》两首中的《氓》,现在我们复习下《诗经》的知识:1.《诗经》的编排分类(1)风:各诸侯国土风歌谣。(2)雅: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3)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谣。2.《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解题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的忧怨。《采薇》诗意图诵读全文注意字词理清思路1-3:抗击外族久不得归4-5:艰难征途战事不息6:战后存者踏上归途结构分析梳理情节,感受情感忧愤昂扬伤悲诗眼1.这三小节的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2.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文本探究1-5章——(春天)薇亦止薇亦止——(夏天)——(秋天)作柔刚薇亦止比兴:时光流逝戍期漫长思乡之深同样的话在诗中相应的位置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重章叠句: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内容上: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韵味委婉而深长。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画面描述: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玁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文本探究4-5章这两章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采薇》风格:怒而不怨悲中有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文本探究6章赏析: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赏析1.借景抒情。诗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2.以乐写哀,以哀衬乐。以春风杨柳之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之寒冬,衬凯旋之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本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本诗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猃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猃狁满怀怨恨,在对猃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诗歌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本诗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一、细节描写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二、情景交融本诗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用重章叠句的方法,使得句式回环往复,诵读时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三、重章叠句,音节和谐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四、比兴全诗从“采薇”写起运用“比兴”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思念之浓戍边生活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萧瑟荒凉秋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乡关之思)重章叠唱•▲余光中--《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乡愁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二、“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本篇就是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高考诗歌鉴赏(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天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莫(mù)止:莫,同暮。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不来(lài):无人慰问。雨(yù)雪:下雪。彼路(lù):路,通辂。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所腓(féi):隐蔽,掩护。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字词梳理(1)作:①薇亦作止。②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常作二铁板。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2)曰:①如曰归曰归。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止:①岁亦莫止。②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止子路宿。④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技止此耳。一词多义(4)靡:①靡之者甚多。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③左右皆靡。(5)烈:穷冬烈风。②君有烈名。③奋六世之余烈。④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6)阳:①崤山之阳。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春日载阳。④阳奉阴违(7)孔:①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孔武有力③孔道之夷,何不遵乎。(8)华:①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始雨水,桃李华③华服丽人④其街市之繁华。⑤物华天宝。⑥华诞,华居。(9)思: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已行,弗不思也。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0)戒:①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观往事以自戒。③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11)雨: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一别如雨。③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水能自雨田。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12)载:①史载田横事。②五载复还。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④直上载公子车。⑤载欣载奔。⑥春日载阳,有名仓庚。《诗经》名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1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