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授课人:追风捕影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一)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经济——片面发展工业,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政治——个人崇拜严重,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二)如何改革?(改革措施)1、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1)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2)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2、农业改革的措施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说一说玉米运动2、政治改革的措施(1)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砸毁斯大林铜像全盘否定斯大林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想一想进步意义: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消极影响: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人主观原因是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的作用。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他本人主观武断、冒失多变使得其改革举措出现失误、权力集中程度提高,斯大林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1、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改革识图: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为什么改革?(背景)(1)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2)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3、匈牙利改革——如何改革(措施)试一试请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经济稳步发展。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参课后“每课一得”)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1968年,出现布拉格之春,结果被苏联镇压。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方面考虑)拓展延伸要进行全面改革;要根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要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本课小结1.斯大林之后,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卡达尔D.罗斯福2.下列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中,最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冲击的是()A.斯大林B.列宁C.卡达尔D.赫鲁晓夫BD巩固练习3.在改革中,鼓励大规模种植玉米的人是(见右图)()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卡达尔D.罗斯福B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按照哪个国家的模式进行经济建设的?()A.美国B.英国C.中国D.苏联D5.领导匈牙利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罗斯福B.赫鲁晓夫C.斯大林D.卡达尔6.关于匈牙利改革下列说法错误是()A.改革的领导者是卡达尔B.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利于匈牙利进一步发展C.领导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部分经济领域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