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自杀现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从当代自杀现象说起(一)诗人自杀1、海子(1964-1989),原名查Zhā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北大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2、戈麦(1967-1991),中国当代诗人,原名褚chǔ福军,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位于俗称“北大荒”区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孝顺的儿子。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万泉河(身缚小石块儿),死前毁弃了大部分的诗稿。1997年出版的诗集《彗星》收人诗130余首。其全部诗做被收集为《戈麦诗全编》(1999)。戈麦是采取自绝方式的诗人中最年轻的一位(24岁),也是最彻底的一位。离世前,他毁弃全部手稿,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且征兆全无。在朋友眼中,“他的一生是完美的”、“真正做到了‘像写的那样生活’”。3、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80年所在单位解散,成为待业者。“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并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纽西兰砍死妻子后上吊自尽。著作主要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合著顾城,新时期才华卓绝的诗人和小说家,5、周建歧(1971——2005),男,1971年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7岁写诗,19岁发表诗歌。诗歌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杂志。2005年11月11日下午6点多,建歧在家中自缢身亡。这一天是他的生日。6、余地(1977——2007),本名余新进,1977年生,湖北宜都人,多年居于昆明。有诗歌、小说等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学》等报刊及各类网站,并有作品入选《2003中国最佳诗歌》《2005中国年度诗歌》《2005北大年选(小说卷)》等选本。获得2005年度边疆文学奖等奖项。主要作品有长篇诗性随笔《内心:幽暗的花园》等。2007年10月4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用菜刀割断颈上动脉和食管而亡。7、吾同树(1979-2008),本名曾桓开,广东梅州人。2005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曾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等十余个选本。诗人任评说,吾同树的诗写得极有水准,非一般诗人所能及,“我想,他会成为海子第二,一点也不为过。”8、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9、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静安文集》等。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遗言就是明证:“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反顾”。王国维的《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离树”陈寅恪在给王国维的评价中是这样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北大一女生跳楼自杀前在学校的BBS上留下过一封遗书,上面有这么一句话:“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据卫生部统计资料,自杀是全中国人群第五位死因,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是15至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我国高校自杀率则为2/1万。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对生命的无厘头否定,是典型的现代病。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很少对生命进行极端的否定。自杀有可能发生,但很少,而且不是为了自己,而一般是利他主义的自杀。如为了家国的道德律令而舍生取义,表现一种节气。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在近代以来,西方的强势文化侵入中国,尤其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两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革命。西方的物质文化、利己文化、神本文化极大肢解中国人原本完整的文化心灵。中国人文化心灵的破碎,直接导致文化生命的绝望。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自杀流行的根本原因。(三)贱视生命的文化根因:“文化抑郁症”1、精神之死:对物本生存的否定。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不择手段。物质压倒精神,物质奴役精神。精神无家可归,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抑郁无处发泄,心理失衡。2、文化心灵的破碎:多元价值观的分裂,丧失支柱价值观。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实现的两难。利己主义的泛滥。丛林法则。不知为谁而活?为家人,亲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上帝。。。。无信仰,当金钱信仰遇阻时。人生的无意义,无动力。3、文化安全的缺失:对生命变动不居的无助。生老病死,人生无常。失意挫折,变动不居。逃避与责任。完美与残缺。敏感与脆弱。人是情感动物。物化缺乏真爱。温情在利益交换中消散。慰藉渠道丧失。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参透天人,天人合一1、短暂的个体生命,在宇宙生命中永恒。“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天人感应,天人相副。2、非神人合一的生命信仰。与亲人同在。祖先崇拜。光宗耀祖。此岸价值的实现。生命之流在此岸延续。(二)积极入世,践行生命1、“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2、世俗的理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励学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琵琶记》)3、进退平衡《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阴阳智慧,很少绝望。否极泰来。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东山再起。沉浮几起几落。(三)古人文化心灵的圆满性《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理性精神与生活实践的统一。道德理性的日常生活化。三、珍爱生命,点亮人生(一)树立恰当理想1、责任感:身、家、社会、国、天下。2、利己理想与利他理想合一。(二)调适心理1、融入自然。旅游、劳作。2、艺术欣赏与创作。培养艺术趣味。3、体育锻炼。适当运动。4、沉醉书海。享受智慧乐趣。(三)健全知识结构1、知、情、意。智商。情商。意商。人生是一个磨砺的过程。人多半会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之后,人生才真正趋于成熟。生命的脆弱需要意志来维持。人活着就为一口气。(四)维护家庭生活要结婚。不要离婚。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