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三节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大的决定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包括有6方面的含义: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是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GDP与GNP(国民生产总值)①GDP是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居民(无论国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②GNP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GNP⒈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⒉收入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支出法: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⒊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二)、GDP的核算表1-1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生产阶段产品收入中间成本增加值要素收入棉花棉纱棉布服装合计155102050-1520306515510205015203050115生产法看最终产品的价值(服装的价值):50元;收入法把要素收入列相加为:15+5+10+20=50元;增值法把中间产品的价值累加:15+5+10+20=50元。(三)、GDP和NI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折旧和间接税提高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但它并不代表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任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所以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都分。NI=GDP-折旧-间接税从GDP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这两项并不属于当年新创造的新价值部分,仍然可以证明“有一元的最终产品就有一元收入”的基本原理。(四)、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可支配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GT为了简化分析,一般在经济中可以认为可支配收入直接由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转移支付得到,即DI=NI-个人所得税+GT二、就业和失业失业的含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失业的衡量:失业率=已失业但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一、一般价格水平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用来概括种类繁多的产品价格,在理论分析中是抽象的概念。价格水平是由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常用的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GDP缩减指数。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两类:一是价格指数;二是GDP折算数。二、通货膨胀第二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需求(AD)是指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是一个物量指标。这里的总需求AD与前面分析的总支出AE有区别,AE是用货币衡量的总需求。一、总需求曲线分析Q2Q1Q0图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rOQISLM(P0)LM(P1)LM(P2)POQr0r1r2Q2Q1Q0ADP0P1P2ABCⅠⅡ二、总供给曲线分析总供给(AS)是指最终产品市场上所供给的总产品的数量,也是一个物量的概念;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它们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⒈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一般而言,影响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一般价格水平、劳动力的数量、技术水平和生产性资本存量。⑴总供给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数量AS可以看作是一般价格水平P的函数:AD=g(P)POQ图总供给曲线ASQ*⑵总量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描述的是总量要素投入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Q=F(L,K,P)Q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总产量,L是使用劳动力的总量(就业量),P是生产技术或者生产能力,K是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看作固定的常数;短期内,生产技术也相对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量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Q=F(L,K)从前面分析可知,总产量决定于就业量,就业量决定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的均衡。这为分析加入劳动市场的三重均衡提供了基础。实际上,就业量有一个上限,那就是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又称充分就业量L*,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与潜在就业量对应的是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总产量,以Q*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实际总产量Q可能小于或等于Q*。第三节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一、AS—AD模型前面我们详细讨论了总供给曲线AS和总需求曲线AD。把它们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建立AS-AD模型,即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一般价格水平P和总产量Q的大小,因此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NI的水平。POQ图AS—AD模型ASQ*AD0AD1P1P0二、总需求冲击ACOP1P2PY1LASYBSAS0SAS1AD1AD0P0Y三、总供给冲击AOP0P1PY1LASYBSAS0SAS1ADYACOP1P2PY1LASYBSAS0SAS1AD1AD0P0Y四、总供求模型的应用(一)、滞涨的原因(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及其效果(三)、生产能力的提高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