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原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原则熙岭中心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学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可以说,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它是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学的优势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4.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这样的教学环境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也会放松,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5.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因为活动增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因讨论过多收不住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小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使得培训难度加大。面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小班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3、教育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4、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