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析。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饿的领导。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萌芽到开始形成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第二、成熟阶段。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继承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采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9.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共同纲领。1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五、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1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鲜明特征。一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三是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四是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五是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13.我国宪法的重要地位以及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14.当今国际格局特征的主要表现。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有次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15.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二是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三是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四是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五是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六是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1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概念及辩证关系。概念: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所决定的非本质的联系。辩证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另一方面,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及辩证关系。概念: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辩证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1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及辩证关系。概念: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1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科学内涵。答: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0.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1.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和市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主体,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基础环节、媒介产权产品和其他要素交换活动的基本场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走向和运行质量。政府行为往往表现为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市场功能往往表现为供求、价格自发调节和自由竞争,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等。如果政府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力度超过了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其结果就会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要特别警惕权力崇拜、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要弄清政府权力的边界,在与市场的关系上,不能取代市场,不能利用公权揽买卖。我们需要的是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强化政府作用,是为市场的有效运行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和提供市场所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以便提升市场,而不是用政府的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压抑市场和取代市场。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22.如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23.如何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24.如何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答: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制度建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从严治党就必须严格以制度治党。总之,只有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