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1917~1949)20年代新诗•第一节概述•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胡适《尝试集》及早期诗人•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象征派诗歌•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一、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1920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实的;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胡适《尝试集》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一、现代诗歌的变革与探索(一)现代诗歌的变革1.初期新诗经过胡适的“尝试”,郭沫若的“创造”以及文研会诸诗人的实践,至20年代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大解放。诗歌形式大解放适应了“五四”时期思想情感大解放的要求。初期新诗完成了两方面重大变革:一是用白话作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语体中解放出来,切断了文言分离的传统;二是创立了自由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的体式中解放出来。2.初期新诗的缺陷一是只注重新诗语言(白话)与旧诗语言(文言)的区别,不注重诗体与其他文学体裁语言的区别。二是意象过于平实,情感和想象力均显不足,缺少回味和余香。过去的生命周作人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那里去了?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我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的床头走过去了。我坐起来,拿了一枝笔,在纸上乱点,想将他按在纸上,留下一些痕迹,—但是一行也不能写,我仍是睡在床上,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床头走过去了。1919年4月4日在病院中选自《雪朝》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六月版[例1]天狗郭沫若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二)现代诗歌的探索1.探索者之一:新月诗派新月诗派:发端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诗社。1926年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提出现代新格律诗主张,并集结了朱湘、刘梦苇等一批诗人,标志新月诗派形成。1928年徐志摩等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又创办《诗刊》季刊。上海时期的活动,一般被称为后期新月诗派。1931年底徐志摩去世,新月诗派开始衰落。同年,陈梦家将前后两期新月派的18位诗人的一些作品编成《新月诗选》,较完整地展现了新月诗人的风采。新格律诗理论:欲新中国之诗,必新诗歌之形式;欲新诗歌之形式,必从新诗格律入手。诗体语言的特点: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观念之一:新诗格律要有三美。音乐美—废旧诗平仄,主张用音节(音尺、音步、顿数)加强新诗音韵节奏感。建筑美—废旧诗五言、七言诗句排列格式,根据诗意创造各种有序的建筑形式(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寓情思于意象之中。观念之二:新诗格律依附于诗的精神,是诗的精神的形式化。因而它的格式永远层出不穷,不似旧诗只有一个格式;它的格式永远是诗人独创的,不似旧诗格式是前人替我们创造的观念之三:翻译和移植外国诗体形式。例如商籁体(又称十四行诗),诗行总数十四行,有固定音律。商籁体到莎士比亚手里成熟,所以又叫莎士比亚体。2.探索者之二:象征诗派象征诗派:20年代中期,李金发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坛,穆木天、王独清在《创造月刊》创刊号上发表诗论,提倡诗的暗示性和朦胧美。这批象征主义理论倡导者,形成了中国早期的象征诗派。这一诗派对后来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影响。“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象征诗派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突破初期新诗困扰在显意识的“围城”,为新诗另辟了一个“潜意识”的世界,从而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意象具有描述、抒情、象征三种功能。初期新诗的意象组合将抒情、象征统一于描述之中,而象征派诗的意象组合则将描述、抒情统一于象征之中。象征派诗不作真实描述,不直接抒情,用意象来联想、隐喻、幻觉、暗示,造成诗意的朦胧、迷离和神秘。手法之一:用新奇的比喻(远取譬)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暗示诗人内在的主观意识,实现思想知觉化。手法之二:自由联想,打破常规逻辑,以跳跃的思维组合意象,作观念奇特联络,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手法之三:通感手法,造成感官交错互通,使读者产生多方位的感受。象征诗派诗艺上最突出的是“陌生化”,有意拉开语言形式与人们语言习惯的距离,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这样诗意变得扑朔迷离,耐人寻味。有感李金发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例2]:这句诗的喻体“残叶溅血”,本体“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本体本身又是一个比喻。残叶在生命结束前还闪出血一般的殷红,人的死亡不过是挂在死神唇边迷人的笑,两个不同意象看似互不联属,诗人用“远取譬”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观念奇特联络,引导读者去感悟:人的生和死近在咫尺,生命是极其短促的。二、闻一多及其创作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学。1925年回国后,参与新月诗派活动,成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1928年到大学任教,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40年代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一)诗人.学者.斗士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究古籍,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贡献很大,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的贡献。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诗歌我要回来乘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乘你的柔发和柔丝一样乘你的眼睛里燃着灵光我要回来这里体现的是建筑美,包括音乐美,句数、字数相等相称,压韵(江阳辙)。忆菊…………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栗。……诗人写了各色的菊。闻一多诗歌创作内容1.爱国主义诗篇。代表性的诗作是《忆菊》《太阳吟》《死水》《发现》《七子之歌》等。2.爱情诗。大多写于留美期间,写得真挚,热烈,专一,写出了为爱情所折磨的相思之苦。《红豆》组诗。青岛山东海洋大学内闻一多旧居闻一多为潘光旦著《冯小青》插图(二)诗歌成就1.诗歌理论:提出“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2.新诗创作:诗集《红烛》、《死水》A.基本主题:爱国主义精神《红烛》(1923年出版)。在国外创作,表现对祖国的思念。“红烛”象征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燃烧自己,创造光明。《忆菊》“赞美祖国底花”。《太阳吟》幻想骑着太阳每天望祖国一次。《死水》(1928年出版),回国后创作,由对祖国热切期望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不满是爱国的另一种形态。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选自《死水》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一月版发现闻一多[例3]B.艺术风格变化《红烛》风格:思念理想化祖国,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在诗体上是热情奔放的自由诗。《死水》风格: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充满现实主义批判光芒。在诗体上实践了新格律诗的理论。3.分析代表作《死水》诗意:“死水”的象征内涵,“化丑为美”的寓意以及“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的理解。艺术:新格律诗的“三美”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九二五年,四选自《死水》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一月版[例4]三、徐志摩及其创作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1925年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即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一)志摩.诗哲.风流才子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留学美、英,尤其是1921年在英剑桥大学,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4年随泰戈尔做翻译,在中国讲学并游欧洲。1926年主编《晨报.诗镌》,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是新月诗派主将。1931年飞机失事身亡。取名志摩,意思是志在唐朝诗人王摩诘(王维),追求自然,直抒心灵。笔名诗哲,崇尚西方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哲理。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一生有许多风流韵事:先有与张女士的旧式婚姻;后有追求“中国第一才女”林小姐,婚事不成;最后与有夫之妇陆小曼一见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拜献》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格。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二)诗歌成就1.主要思想内涵A.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自由的理想及这种理想的破灭。《为要寻一个明星》,抒情主人公在黑夜里骑着拐腿的瞎马,在茫茫荒野中去寻找明星—光明、理想社会的象征。《再别康桥》透露出的是理想的破灭感。B.歌唱纯真的爱情,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以雪花为意象,“我”和“雪花”融而为一,直接歌唱我的心愿。2.艺术特色A.闻一多风格阳刚豪放,徐志摩风格阴柔婉约。意象:闻诗神奇,徐诗平实。词藻:闻诗华丽,徐诗清新。徐志摩诗歌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