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百日维新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幕酝酿和开展高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1898年光绪帝为首发动)也叫百日维新类别颁布的新法改革的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提倡民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军事方面建立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式军队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行刑之地——菜市口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杨深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最后慷慨就义。1、新旧势力代表:新势力:指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新势力的依靠是无实权的光绪帝,光绪帝有变法图强的意愿,同时,也希望借维新势力增强同慈禧斗争的砝码。于是软弱的维新派和同样软弱的光绪帝互为依靠。旧势力:是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坚守“祖宗之法”,反对西学变法,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趋炎附势,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随旧势力,所以,旧势力在朝廷权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2、举措:旧势力新势力人事权军权慈禧解除翁同和的军机大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基础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慈禧训政拉拢袁世凯,不识其真面目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抵制新政游说列强争取支持;各省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新势力旧势力光绪帝(弱,受约束)慈禧太后(强,控制主宰)(解除远离)翁同龢荣禄(提升重用)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群众基础弱社会基础厚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3、态势:慈禧太后召荣禄来京的电报二、改革的失败—戊戌政变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戊戌政变(1898年9月)1、导火线:2、标志:(1)慈禧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2)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3)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3、经过:答案:肯定其浓烈的爱国情操;大无畏的精神;⊙学思之窗:谭嗣同的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变法失败的原因:2、失败的教训:3、历史意义:(1)性质:(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其它重要原因:其它重要原因: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变法手段单一: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存在幻想依赖: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依赖的皇帝没有实权等等。爱国:一次救亡图存运动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民主: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制度的初步尝试传播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启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积极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变革成为时尚潮流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1)性质:【合作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对比表。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蒙意义爱国意义进步意义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成功倒幕派实力强大武装倒幕成功逐渐改革,大力推行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措施激进,无法推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之于急激,以自蹉跌之忧乎?——梁启超请你找一找资产阶级妥协的表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合作探究】:试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1)国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2)国内环境: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3)思想文化:(4)领导力量: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5)改革途径: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6)改革措施: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一、外国的宗教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传教士为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服务。地方官“袒教抑民”→“民冤不伸”。文化冲突+外国教会的侵略+传教士的胡作非为→反洋教的斗争。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1、山东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2、外国宗教侵略势力活动猖撅。3、山东地区连年灾荒。4、山东的民间组织活跃。(二)义和团的源流和组织义和团是民间秘密组织和公开组织汇合的产物。成员:农民、失业工人、城市贫民、小商贩及散兵游勇等。基层单位称“坛”。供奉神仙牌位,宣扬“刀枪不入”。纪律严格。(三)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扶清”-义和团希望帮助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意愿。“灭洋”-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的正义性质。作用:扩大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推动斗争的发展。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四)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8年10月,赵三多竖起“助清灭洋”大旗,攻打教堂。1899年,袁世凯疯狂镇压义和团。1900年,山东义和团运动转入低潮。1900年,山东义和团转入直隶,得到新的大发展。3月,义和团在北京建坛。三、清政府的宣战和东南互保1900年5月28日,英、法、美、德、俄、日、意、奥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赵舒翘等顽固派:招抚义和团对付列强。裕禄、张之洞等:镇压义和团,不让列强得到武装干涉的借口。最后决定:招抚义和团。原因:报复列强在皇帝废立问题上的不合作。慈禧:废光绪,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列强:反对光绪让位,不承认溥隽。21日,清政府宣战。“东南互保”计划:英国:不愿意在长江流域看到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洋务派:维护洋务企业。绅商:不愿意蒙受战乱损失。四、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6月12日廊坊之战6月17日大沽之战6月20日清军和义和团开始围攻使馆围攻使馆主力问题:传统:义和团、部分受义和团影响的甘军实际:清军六、《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的求和列强矛盾激化1900年12月24日,11国提出“议和大纲”。1901年9月7日,中国和英、俄、美、日、法、德、意、奥、比、西、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盐税为担保,本息10亿两。(2)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有权驻兵,中国人不准在使馆区居住。(3)拆毁大沽及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驻兵,天津周围20里之内不准中国军队驻守。(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者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团体,违者处斩;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员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罚参加过义和团的官员;发生过外国人被害的地区,停止文武科举考试5年;派代表去德国、日本道歉。(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勒索,使中国经济陷入崩溃状态。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七、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一)性质对义和团的定性评价经过了一次完全相反的大转变(美)柯文《有争议的往事:作为历史与神话的义和团》(二)历史意义义和团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既是被侵略者理直气壮的自卫反抗,也是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受挫以来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顽固守旧势力自发的盲目排外情绪的一次总汇合与总爆发。1、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永不屈服、英勇斗争的精神,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2、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在客观上有利于清末的社会改革。3、义和团运动促使旧式农民运动迅速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清王朝的崩溃。(三)局限性1、义和团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2、义和团带有深厚的宗教迷信色彩。3、义和团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倾向。4、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应有的警惕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路线:大沽——天津——北京义和团:廊坊狙击战(胜利)慈禧的态度:求和——逃跑结果:北京第二次被洗劫1901年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同各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图为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辛丑条约》内容1、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2、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3、军事上:拆毁炮台、驻扎要地4、外交上:划定使馆界条约签定。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小结《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作业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