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简介及乙肝防控策略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零一七年七月肝脏的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参与着消化、解毒、免疫调节、制造凝血因子等主要功能。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感染病毒及寄生虫、酗酒和长期服用药物等可对人体肝脏造成损害。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59岁人群的携带率水平仍为8.75%,处于高流行水平,尤其以20-2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12%。肝炎的广泛流行对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成为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而且其乙肝疫苗接种率大约在50%左右,大学生群体成为乙肝感染高风险的重点群体。四川省百万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肝炎防治知识教育,使其掌握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接种以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等等,提高大学生人群肝炎防治常识普及率,保护祖国未来的骨干力量健康成长我国肝炎的广泛流行不仅对群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全国60所高校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预防状况调查和西北大学生乙肝防控项目的实践提示: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乙肝疫苗接种率仅50%左右,目前,大学生群体已成为肝炎感染高风险群体。所以今天有必要到现场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交流肝炎防治知识。引言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引言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及其分类•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常见有甲、乙、丙、丁和戊五型。经消化道传播的有甲肝和戊肝,经血传播的有乙肝、丙肝和丁肝。乙肝、丙肝和丁肝患者可演变成慢性肝炎,少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甲肝病人粪-口未感染HAV,也无症状感染者经食物经水未接种甲肝疫苗接触乙肝病人经体液未感染HBV,也HBV携带者母婴医源性未接种乙肝疫苗丙肝病人接触普遍易感HCV携带者经血液丁肝病人同乙肝HBV感染者HDV携带者戊肝病人同甲肝普遍易感无症状感染者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名称传播途径我国流行率临床预后疫苗甲肝粪-口80.90%急性、良好有乙肝皮、粘膜损伤57.63%急性、慢性有丙肝皮、粘膜损伤3.20%急性、慢性无丁肝皮、粘膜损伤1.15%急性、慢性无戊肝粪-口17.20%急性、良好无第一部分丙型肝炎简介•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3.2%,上海最低:0.9%,辽宁最高为5.1%。•我省抗-HCV阳性率为2.38%。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平均潜伏期为6-9周。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经体液传播:主要途径。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传播途径: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HCV传播。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HCV阳性率为9.83%(正常人群为2.28%)。丙型肝炎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人群对HCV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感染。丙肝的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输血和血液制品)•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拒绝非法采、供血•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剃须刀等可能引起出血的用品•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HBV、HCV病毒感染的转归HBV、HCV急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产生抵抗力第二部分乙肝防控策略肝癌病人一、HBV流行病学乙肝的流行特征世界中国20亿6.9亿3.5亿1.2亿75万28万曾受到HBV感染的人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慢性乙肝现患人数为2000万。电镜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3种形态颗粒:•小球形颗粒(22nm)•管形颗粒(22×50—500nm)•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氏颗粒(42nm)3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乙型肝炎病毒完整的HBV颗粒管状颗粒小球形颗粒注:HBV的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时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时可存活15年。60℃加热1h,98℃加热1min,乙醚或pH2.4处理6h均不能完全灭活HBV。•在121℃高压20min、100℃干烤1h、100℃直接煮沸2min、0.1%高锰酸钾2-5min、1:4000甲醛37℃72h、2%戊二醛10min、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HBV。•灭活后的HBV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地区HBV标志物流行率终身携带率感染人群传播方式高流行区7%,占全球人口的45%60%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母婴传播水平传播中流行区2%-7%,占全球人口的43%20%-60%感染发生在各年龄组,以儿童为主水平传播性传播低流行区2%,占全球人口的12%20%感染发生在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能传播乙肝病毒吗•乙肝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工作和学习等一般性接触不会传染乙肝,如握手、拥抱、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初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是影响乙肝慢性化的重要因素,感染年龄越小,慢性化程度越高,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90%以上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成人期感染仅5%-10%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如何预防乙型肝炎•我国预防开展乙肝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乙肝疫苗需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新生儿第一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未接种或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补种。31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024681012140510152025303540455055年龄(岁)HBsAg阳性率(%)1992年2006年不同地区人群HBsAg流行率0.632.627.630.852.487.811.42.1810.30246810121~45~1415~59年龄(岁)HBsAg流行率(%)东部中部西部3313:36:2633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结果比较--控制乙肝传播途径传染源出现:皮肤、粘膜破损腺体分泌易感者出现皮肤、粘膜破损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血清、伤口渗出液、精液及阴道分泌液等排出体外母婴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易感者受到感染高中低血液精液尿液血清阴道分泌液伤口渗出液唾液汗液泪液乳汁羊水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乙肝的传播途径•体液交换–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为此途径感染。–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被感染。宫内传播•生殖细胞携带有HBV;•胎儿期末,胎儿体积迅速增大、活动,造成胎盘损伤,使母血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产程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哺乳期传播•出生后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HBV的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输血(血浆);Ⅷ因子;白蛋白等。•器官或组织移植•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职业接触;相关研究举例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分组人数HBsAg阳性HBV感染No.%No.%医学346144.04813.9师范11421.832.6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双亲对子女HBsAg感染的影响双亲HBsAg情况被检子女数子女HBsAg阳性数阳性率(%)父母均阳性*45219944.03母阳父阴性*2697103538.38父阳母阴性297953617.99父母均阴性2617320499.20*:P>0.05接触传播•在对幼儿园(3—5岁)儿童的HBV感染状况研究中观察到,在HBsAg阳性率高的班级,其易感儿HBsAg年阳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率低的班级。原班级HBsAg易感HBsAg年阳转阳性率(%)儿童数率(%)101662.49102824.61接触传播性传播•异性间传播•同性间传播夫妻间传播•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HBV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的检出率高6.8倍、Anti-HBs高2.7倍。–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经过2.25年,原未受感染方有52.6%发生感染,其中14%将变成HBsAg携带者。相关研究举例HBV的性传播(房孝生等)婚后27个月易感一方HBV感染状况分组性别HBsAg阳性HBV感染No.%No.%一方易感一方携带(57对)男26.671343.33女622.221762.96双方均易感组(61对)男11.64914.75女11.641118.0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HBVm阳性率为89.47%;HBsAg阳性率20.24%。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HBV感染的转归隐性HBV急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产生抵抗力感染乙肝15-50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我国常用的乙肝诊断试剂•(1)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具有特异性佳、灵敏度高、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放射性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临床。•(2)放射免疫法:对抗-HBs的检测灵敏度优于EIA。因此,RIA更适于流调和疫苗免疫效果验证。不适于临床。•(3)酶联免疫法:一般不适于流调。因抗-HBs检出率较低,难以定量检测。•(4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