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949-1952主要矛盾是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1953-1956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第四,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5、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6、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7、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评价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1952年,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完成。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国营农场的收割机。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总路线体现了建设和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实施“一五”计划的施工现场。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一,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起点低。1952年,工业生产恢复到解放前最高水平,但生产水平仍然很低,工农业总产值仅827亿元,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钢产量仅135万吨,棉布每人平均仅约9米,至于汽车、飞机、拖拉机、机车车辆、重型和精密机械工业,以及国防工业,则完全没有。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第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政治上的遏制和经济上的封锁,特别是美国与我们实际上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不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不仅无法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广大劳动人民不能摆脱贫困状态,而且也无法巩固人民政权、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2.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同时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要。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体经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比重小,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三,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6、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中,毛泽东加上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的内容。“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实践中,作为“两翼”的改造,越来越走在了工业化这个“主体”的前面。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小脚女人”的批判,直接导致了改造过程中“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等急于求成的偏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2、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劳模耿长锁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显示了合作生产的优势。2、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第一,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粮食大丰收。1954年4月,周恩来出席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第二,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河北邯郸郊区农民报名入社。新疆乌鲁木齐农民报名入社。2、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1955年7月31日,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第三,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2、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发给参会人员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文本。第三,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2、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合作社召开小组长会议。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2)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政府向农民发放国家基金贷款。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2)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新式的农具。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3)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3)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多少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量多少,对社员进行粮食分配。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4)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级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在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发展。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稳步稳步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的股金证。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苏州刺绣手工业合作社精绣参加国际展览的展品。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天津市郊幸福农业社社员庆祝转高级社。在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发展。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胜利的游行。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二、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