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矿业发展的经济制度研究沙景华,李铭,李向燕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E-mail:shajinghua@163.com摘要:青海是我国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大省,经济却发展缓慢。如何将青海的矿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呢?本文运用经济制度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对青海省矿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矿业经济,扩大开放矿业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现代名牌企业及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关键词:青海,矿业,经济制度,运行机制1问题的提出青海虽然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也一直以贫穷、落后、欠发达而著称。截至1999年底,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71种的73.11%;有53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具有优势的矿产有锂矿、锶矿、镁盐、石油、铜矿。但青海的各项经济指标相当落后。2005年,青海GDP仅543.3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0.3%,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只高于西藏,青海省人均GDP也低于全国水平。本文运用经济制度及经济运行的相关理论对青海发展矿业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研究区域矿业发展机遇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青海矿业对策建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矿业经济,开放扩大矿业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建立起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名牌企业集团及名牌矿产品,推动青海矿业发展同时带动青海尽快摆脱贫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2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相关理论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种所有制的存在是适合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保障。2.2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及市场体系是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为主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及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市场以房地产市场等,且市场是开放有序的市场。[1]3青海省的地理、人口、资源状况青海概貌,即“面积大省,人口小省,经济穷省,资源富省”。3.1区域特点及优势、机遇c面积大省。总面积72.2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7.5%,居全国第四位。d人口小省。2005年,全省总人口仅为543.2万人,城市化水平较低。e资源富省。主要体现在:第一,水能资源: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条,理论蕴藏量为2337万千瓦,在国内居第五位。第二,矿产资源:青海矿产资源品种比较齐全,分布集中,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在编入全国矿产储量表的矿产中,青海有52种矿产列前10位,其中列第一位的有11种,列第2位的5种,列第3位的9种(见表1)。第三,畜牧业资源:青海省有5亿多亩天然草场,是我国畜牧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中有三项是矿业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盐矿业、金属及非金属产业。其中,盐类最为丰富,钾盐储量占全国的97%,池盐占全国56%,锂、碘、溴等驰名中外,有察尔汗、茶卡等著名盐湖。[3]机遇是指青海省应抓住新一轮工业化发展的机会,即国内外矿业市场供不应求及价格上涨机会,大力振兴青海矿业。表1青海省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占前十位的矿种位次矿种名称第一位锂矿、锶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坟岩、冶金用石英岩、钾盐*、镁矿、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第二位盐矿、碘矿、溴矿、压电水晶、铸石用玄武岩第三位镁盐、铟矿、自然硫、硼矿、硅灰石、滑石、水泥配料用板岩、饰面用蛇纹岩第四位伴生硫、天然硫、泥炭、长石、建筑用砂、透辉石、石膏第五位天然气、汞矿、铷矿、硒矿、制碱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第六位铬矿、熔炼水晶、玉石、岩棉用玄武岩、钴矿、水泥配料用黄土第七位镍矿、锡矿*第八位稀土矿第九位铅矿、镉矿、磷矿、铂族金属、菱镁矿、云母(片云母)第十位镓矿、银矿、砷矿资料来源:2005年青海省矿业年鉴3.2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现状2005年,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543.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43元,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40元,仅高于西藏(见表2)。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65.3亿元,从业人员147.4万人,第二产业产值为264.6亿元,从业人员51.8万人,第三产业产值为213.4亿元,从业人员98.6万人。三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例为12.0:48.7:39.3。从业人员比例为49.5:17.4:33.1。根据钱纳里的产业结构标准,青海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序列,即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是,就业人数的结构却是“一、三、二”,说明工业化程度仍然不够。[4]表2西部各省GDP总量和人均GDP情况地区全国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GDP(亿元)183084.8543.322604.193895.55606.10251.21人均GDP(元)14040100451310816331102399114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4青海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矿产勘查程度低,可采储量比例小,不利于吸引外资矿业虽然是青海的支柱产业,但是青海基础地质研究滞后,资源勘查程度低,矿产可采储量在保有储量中所占比例小。目前,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和区域重力地质调查只完成了国土面积的92%、51%、8%,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全省国土面积的7.15%。全省已发现的2600多处矿产地中,经过深入检查的仅占约16.2%,绝大部分仅处于预查和普查阶段,不能用做矿山开发设计的依据。[5]不利于矿业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发展。4.2矿产结构不合理,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弱,矿产品附加值低2003年,全省矿业采选业与加工业的产值比例为1:1.35,不仅远远低于矿业发达省份江苏省的1:26.6,也明显低于邻省甘肃的1:5.6。这表明青海省的矿业基本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矿产品加工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6]矿业企业中对资源进行规模开发和精深加工的大企业少,进行重复生产和初级加工的小企业多,矿业企业集约化经营较差。青海矿业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没有做强。4.3矿产开发技术水平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青海省的矿山企业的规模小,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矿山“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全省多数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足60%,少数矿山甚至低于30%。[7]例如察尔汗盐湖每生产1吨氯化钾就产生14吨老卤,而这些老卤中富含相当于10倍氯化钾的氯化镁,并含大量珍贵的氯化锂、硼酸、锶等矿产,目前均将其视为废物排入南霍布逊湖中,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导致大量有用矿产的流失。4.4矿业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效小,作用不足差2005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国有及非国有矿业企业共有52家,资产合计2727347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3家,占44%,资产合计2575315万元,集体企业3家,占6%,资产合计3661万元。非公有制规模矿业企业26家,占50%,但产值比例仅为4.822%,资产合计138371万元(见图1)。44%6%50%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95.050%0.128%4.822%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私营资产图1矿业企业数量及资产比率4.5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减少,规模萎缩2002年的19家上市公司下降到2005年的9家上市公司(见表3)。其中,有4家是矿产资源型企业,他们是盐湖钾肥(000792)、西宁特钢(600117)、西部矿业(601168)、ST金瑞(600714)。这些公司中有的还经营不善,效益下降。资产减少了662257万元,以金瑞矿业为例,2006年,在矿业市场大好的形势下,利润率-153.82%。[8]表3青海省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及资产总量(2002年——2005年)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股份有限公司数量(个)1914109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量(万元)3742166372590323069322079909资料来源:2003-2006年青海省统计年鉴青海省矿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青海矿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之所以未能发挥出经济效益,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滞后,市场开放度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具体表现如下:5.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矿业产业的发展西部与东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慢,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小,不适合及不利于各个层次生产力的发展,导致青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低。[3]例如,2004年,浙江省登记私营企业的户数、从业人数和注册资本额,分别比西部6省(即陕西、甘肃、贵州、青海、新疆、云南)的总和还要高17.4%、26.4%、13.2%。1980年至2004年,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平均每年增长60%。矿业勘探是风险投资,矿业开发与冶炼业市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除需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更需社会资本的广泛介入,有利于推动青海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壮大。[9]5.2矿业市场开放度低我国的矿业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开放的比较晚,青海的矿业市场开放度更低,投资的宽松度不够,没有抓住我国新一轮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及世界矿业市场大好形势。[10]例如,内蒙古近几年来,深化改革,抓住国内外矿业市场供求及价格机会,矿业市场活跃,矿业产业大力发展,发展大型煤矿,而且实现开发冶炼一体化的矿业经营模式及大型企业,矿业产业经济大大提高。5.3缺少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矿业企业集团公司现有的矿业企业多为国有独资或是国有控股的矿业公司,产权结构不够合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11]因此,上市公司的效益下降、资产减少,缺乏活力。6对策建议鉴于以上问题及原因,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提出如下对策。6.1政府转变观念,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的矿业经济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多种层次经济形式的存在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对资产的增值有强烈的愿望与冲动,能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的热点,也是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12]政府实行较宽松的矿业开发对策,同时抓住东部产业调整,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向青海矿业开发转移,把青海矿业做大作强。6.2扩大和完善矿业市场,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化矿业市场包括矿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生产是国家将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向企业出让,通过实行“招、拍、挂”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出让权市场透明度和矿业市场化程度。二级市场是企业之间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转让。[13]矿业市场的活跃和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及效益的提高。通过矿业市场实现矿产资源资产收益是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体现,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出让价款。出让收入可用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地质勘探使用,实现矿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也实现资源向资产转化的过程。[14]6.3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多元化矿业投资体制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软环境是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的宽松度及连续性的市场发展状况,法律完善及文化社会状况;硬环境是指交通、电力、通信、生产生活的各种条件。政府应花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首先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项目,如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及地质专项资金加大公益地质的资金投入;其次,抓住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争取东部民间及社会资本进入青海,参与资源开发;再次,争取国外矿业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长期投资,利用他们先进技术,勘查开发低品位的矿产资源及矿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矿业探采的附加值及抗风险能力。[15]6.4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矿业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为平台,利用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的矿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