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Slide1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Slide2主要内容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3.2宏观均衡的概念3.3消费函数3.4简单模型及其扩展3.5乘数与加速数原理Slide3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等于总收入。3.1.1国民产出和国民收入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Y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4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消费(Consumption)投资(Investment)政府支出(GovernmentExpenditure)净出口(NetExport)NXGICYSlide5附:关于支出法统计的说明1.居民购买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投资中。2.在计算GDP时,所有产品和劳务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其中自然包括了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3.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时在理论上也是有房租可收。4.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5.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购买土地、房屋(旧)、股票、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6.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7.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Slide6从收入角度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工资:W(wage)租金:R(rent)利息:I(interest,公债利息不计入)利润:B(benefit包括:所得税+股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的收入:B1(非公司制)间接税:T(indirecttax)折旧:D(depreciation)∴GDP=W+R+I+B+B1+Ti+D,化简后有:YCST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7附:关于收入法统计的说明1.净利息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2.间接税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它是政府的收入,计算时应是净值,应扣除作为政府支出的补贴,以免重复。3.折旧包括在支出法计算的投资中,因而收入法也应加上折旧,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则,支出法与收入法的计算就会不一样。Slide8由此可得宏观统计恒等式:C+I+T+NX≡Y≡C+S+T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93.1.2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两部门经济(1)两部门经济是指只包括生产和消费两部门。(2)图示:企业家庭支付生产要素报酬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提供生产要素出售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0漏出(leakage):指家庭将其收入部分用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注入(injection):指厂商获得了追加的投资。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支付生产要素报酬个人消费90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最终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储蓄(100)投资(10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注:这里储蓄(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并非计划储蓄,投资(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也非计划投资,因此能有储蓄=投资。而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收入=支出:C+S=C+I储蓄=投资:S=I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2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资料来源:Mankiw,Macroeconomics,5thEdition,P.36Slide13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企业向家庭支付1000个人消费81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产品和服务810资本市场储蓄(90)投资(100)政府征税(100)政府购买(9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3.1.3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三部门经济(1)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2)图示: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4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G时,差额为预算赤字。收入=支出:C+S+T=C+I+GS+T=I+G储蓄=投资:S+(T–G)=I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5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企业向家庭支付1000个人消费76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产品和服务760资本市场储蓄(90)投资(100)政府征税(100)政府购买(90)国外进口(50)出口(5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3.1.4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四部门经济(1)四部门经济=三部门+对外贸易(2)图示: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6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X–M)收入=支出:C+S+T=C+I+G+(X–M)S+T=I+G+(X–M)储蓄=投资:S+(T–G)+(M–X)=I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3.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Slide17例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10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报酬1866.3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120.3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转移支付347.5个人消费支出1991.9计算:(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Slide18(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10亿美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50.4+266.3=2716.7(10亿美元)(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2716.7+356.4=3073.1(10亿美元)(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50.4-(164.8+253.0)+347.5+105.1+66.4=2551.7(10亿美元)(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51.7-402.1=2149.6(10亿美元)(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49.6-64.4-1991.9=93.3(10亿美元)Slide19例2: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DP、NNP、NI、PI与DPI。GDP=C+I+G+(X-M)=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亿美元)NNP=GDP-固定资产折旧=16000-1000=15000(亿美元)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15000-2000=13000(亿美元)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利息调整+转移支付+红利=13000+500=13500(亿美元)DPI=PI-个人所得税=13500-(3000-2000)=12500(亿美元)Slide202、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了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要求:(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共计分别是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答:(1)项链是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美元(其中工资7.5万美元,利润2.5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价值为30万美元(40万美元减去银的成本10万美元;这30万美元中工资为5万美元,利润为25万美元)。所以,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工资:7.5+5=12.5(万美元)利润:2.5+2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GDP=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Slide21凯恩斯学说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3.2.1区分两个概念: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1、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3、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4、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说明的只是均衡的国民收入由何决定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变动。3.2宏观均衡的概念Slide223.2.2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假设:两部门:企业、居民户价格不变折旧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3.2宏观均衡的概念Slide233.2.3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收入-支出法)国民产出(国民收入)=总支出(总需求)Y=AE(AD)总支出(总需求):AE(AD)=C+I均衡产出:Y=C+I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03.2宏观均衡的概念意愿消费意愿投资Slide243.2宏观均衡的概念YAEAEYY*=100Y*=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100支出=100100IU0IU0AE=YAE=YAEY1AEY增加产出Y2AEY减少产出Slide253.2.4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储蓄-投资法)均衡产出:AE=YAE=C+I;Y=C+S因此有:I=S国民收入核算:I=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I=计划投资;S=计划储蓄3.2宏观均衡的概念计划投资计划储蓄Slide263.3消费函数消费是指人们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需要的经济行为和活动。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季节与气候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Slide273.3消费函数3.3.1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YCCSlide283.3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0MPC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