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对专题内容的认识本专题上承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战前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新特点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题内容结构:四节内容是围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这一线索展开,罗斯福新政是核心。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主要论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危机极大动摇了人们对19世纪以来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迷信,这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教材的内容结构第二节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在讲述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从自由放任政策到政府干预政策的变化,新政的意义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崩溃和社会激烈的动荡,避免了法西斯化,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杰出的成功范例,它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但其模式和经验却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进有着深刻的影响;后两节主要介绍了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节和调整,同时借鉴苏联的成果经验,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美国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整合,二战后巩固了其经济霸主地位。学习本专题对认识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如何突破发展困境,并在保持其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改革,从而获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有重要作用。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1)重商主义:15—17世纪(2)自由主义:17—20世纪初(19世纪末垄断产生)(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二战后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各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冲击。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对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德、日通过将国民经济纳入到军事轨道,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来解决经济危机的途径相比是最佳的选择,也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模式。因此本专题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在从单靠“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变化过程中,罗斯福新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不管是政府管制和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3、在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地位人类的进步是在学习和借鉴各种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而实现的。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就是重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和机制,同样的,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也为我们中国所借鉴。这也有利于我们对现代经济的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进步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完善的过程。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就是具体的体现。4、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与之一致的改革(新自由主义)以“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的改革90年代以布莱尔和克林顿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规范化的市场,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干预,政府鼓励发展新经济。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认识主要变化:1、通过不断的政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2、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3、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认识: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2、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基本矛盾未变。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必修根据国情和实际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经济学名词知多少?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市场机制市场萎缩股票市场证券价格货币信用金融危机金融秩序赤字财政紧缩财政紧缩货币通货紧缩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滞涨社会市场经济统治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泡沫经济……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2)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例如出现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系列矛盾,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使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经济依然会有周期性波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例如1973~1975年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就是证明。•主要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福利政策[社会保障;福利补贴;社会救济]•计划手段•行政立法[如反垄断]•国有化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知识链接:“新政”在战后“新政”为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提供了一种模式:杜鲁门的“公平时政”,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注:以上为民主党],卡特的反滞账政策,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政策,都宣称和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主义政策,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新政的烙印。思考: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两党的执政策略产生了哪些影响?1、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2、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Faire)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LaissezFaire是法语,意为“顺其自然”(Letthingsalone)。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工业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一直是市场经济的统治理论。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它主张用货币调节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用政府行政干预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他认为导致市场过剩危机和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而解决危机就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拉动消费。因为该理论解决了30年代的经济危机,因而被成为“战后繁荣之父”。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得到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受到极大挑战。一、大萧条•定义:-时间:1929-1939,持续长达十年。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1.标志:2.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股票抛售风。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2.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大量农民破产3.各国失业人数剧增。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2.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它还使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和货币战。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地反抗,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1.胡佛政府上台背景:2.胡佛政府实施的措施1.前期2.后期二、杯水车薪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繁荣与隐患并存。胡佛政府解决经济危机政策的特点: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3.胡佛政府统治下经济发展情况:金融业崩溃严重冲击着美国的工业和农业失业现象严重社会动荡不安1、1929-1933经济危机形成的具体原因1、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人民购买力低,造成生产相对过剩。2、股票投机,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股价暴涨,造成虚假繁荣)3、过度膨胀的信贷消费,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力挽狂澜,推行新政1、新政的实施(1)第一阶段[1933---1935][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2)第二阶段[1935---1939][长远改革]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罗斯福新政(NewDeal)的内容“三R”,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第二阶段: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2)调整工农业生产(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一、力挽狂澜,推行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向储户保证存款安全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增加货币,实行美元贬值恢复储户信心扩大商品出口恢复金融秩序有限的通货膨胀手段(2)调整工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节制农业生产规模政府补贴农户损失•《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产量、价格、销售等公平竞争规则[保障工人权利]:集体谈判;工资工时协调企业关系防止盲目竞争通过限制生产规模和破坏社会生产力手段来维护价格采取计划手段节制生产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政府救济以工代赈[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赤字财政手段扩大就业刺激消费(4)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参加工会的权利,同雇主谈判的权利•《公平劳动标准法》[《工资工时法》]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缓和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法》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有利社会稳定奠定美国现代福利制度基础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07山东高考)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到1936年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人认为主要是克服危机而采用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你认同哪种观点?说明理由。观点一: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在紧急状态下采用的临时性措施。观点二:政府先后颁布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