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纲要》规划期为2010年—2015年,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回顾与展望第一节“十一五”建设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扎实推进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转型发展、奋力崛起的新阶段。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988亿元,年均增长12.4%,高于“十五”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1亿元,年均增长25%,比“十五”末增长2.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4%,五年累计投资241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2的21.2∶40.4∶38.4调整为15.7:53.0:31.3。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强市战略有效推进,工业化率提高13.6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倍增计划”和骨干企业“翻番计划”顺利实施,安庆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国家级,全市省级开发区(含筹建)达到16个,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到2010年,全市园区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增加到1548家,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50亿元和369亿元。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双百”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民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县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3家。完成农村“村村通”水泥(油)路6900公里,解决13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10038户、个体工商户13238户。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开放环境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888亿元,年均增长42.36%,实际利用境外资金8.6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3.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5倍和2.78倍。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3节。“平安安庆”建设成效明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到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5%;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控制在规划目标内。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控制在0.34人以内。民生水平得到新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147元和4985元,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3.8%。五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总体上看,“十一五”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的五年。“十一五”主要经验表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安庆特色的崛起之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振兴,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宜城崛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创新,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注重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不断让全市人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4地区生产总值478.8666.4796.1988559.39.813.612.312.210.70300600900120020062007200820092010051015202530总量(亿元)增幅(%)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名称计划目标2010年完成年均增速(%)2010年年均增速(%)经济增长全市生产总值(亿元)100012左右98812.4人均生产总值(元)1500016039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百分点)〔4〕〔-6.8〕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4〕〔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1〕1城镇化率(%)40〔7〕42人口资源环境全市总人口(万人)6206.5‰6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351.125〔-2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12014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0.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98.6〔23.25〕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53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5.25〕森林覆盖率(%)〔6〕36.5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1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403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97.63%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20〕22.5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30〕〔30〕城镇登记失业率(%)<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33681514712.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7307.5498513.8注:1、带()数字为五年累计数。2、以上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26.6341.7439.2601.5809020040060080010002006200720082009201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766.4396.24121.158.1618.625.844.914.228.5050100150200620072008200920100102030405060总量(亿元)增幅(%)全部工业增加值172.2249.97315.3456207.6418.721.118.517.520.4010020030040050020062007200820092010010203040总量(亿元)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5.8912418.913454.1151471071014.1712.68.315.9611.7040008000120001600020000200620072008200920100510152025(元)增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32.84245.6350249852969.5717.9218.02917.413.730200040006000200620072008200920100510152025(元)增幅(%)6第二节“十二五”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安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按照科学发展和全面转型要求,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由资源初加工型向深加工型、重化工化转变,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安庆必须顺势而为,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与工业化加速发展相适应,城镇化步伐以更快速度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态势日趋明显,工业化、城镇化互动作用不断增强。安庆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文优势,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服务辐射功能。区域发展进入特色化阶段。安庆市域各区域之间自然禀赋、基础条件的不同,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趋势。国家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发展具有了政策依据。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制定不同区域发展政策,引导各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进入深刻转型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对改革发展预期普遍提高,公共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必须在增进整体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益均衡和协调,实现富民与强市相统一。统筹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城乡、区域、群体、经济社会不协7调矛盾凸显,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第三节“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有利。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力度空前,为创新型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加大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力度,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日益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入重要建设阶段,我市处于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抢抓政策机遇,促进要素集聚,加快自身发展。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时期,随着宁安城际铁路、望江长江大桥的建成,阜景铁路安庆段开工建设,安庆与长三角和武汉等周边大城市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三省交界、四圈交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显现。经济后发优势不断凸显。安庆人口多、经济发展原动力强;国土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所辖县(市)区数量居全省前列,跨越发展的发力点、增长点多。辖区岸线资源丰富,尚未开发的岸线达70%以上,有利于大规模、组团式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经济长足发展,民间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显著提高。重点工程持续建设,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8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思发展、谋跨越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第四节“十二五”面临挑战和存在问题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与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落差加大。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低,先进制造业比重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区域竞争中的综合优势逐渐减弱。面对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创新观念和能力与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的勇气、敢于担当的精神与加速崛起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不足。城区管理、园区管理、社会管理、投融资、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要素支撑与跨越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着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供给长期偏紧的严峻局面;节约能源和减排温室气体已成为世界性的硬约束,产业低端化扩张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更加突出,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基础与统筹发展的任务存在较大差距。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很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公共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