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插入艺术字》作者及工作单位孙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郭磊庄初级中学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初中版艺术字是Office中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文字处理工具,其生成的是图形文字,是图形对象,与文本文字不同。利用艺术字的特殊性和其样式富于变化的特点,常用艺术字来做电子小报中的报头,标题,刊头等都是再适合不过了。书本上对插入艺术字这一知识点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挖掘其深层次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上此知识点时特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共同探讨其奥秘。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有一定的差别。另外,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教学中要注重这种差异的存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和在Word中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对新知识的接受应该不会感到太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样式的选取不恰当,艺术字与被插入文档的内容不适合;2、艺术字颜色搭配不合理,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3、尺寸不合理,导致插入的艺术字过大或过小。这些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插入艺术字,并能对其进行简单调整,能简单运用艺术字设置方法设计个性作品。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研究为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情感与态度目标:发展个人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提高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插入艺术字的方法。难点:艺术字的修饰美化。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范例展示,学习新知;上机操作,探索新知;完成作品,展评作品;共同小结,鼓励创新”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点明主题(插入艺术字)(1分钟)二、分解任务1、艺术字的插入方法:(4分钟)2、修改和编辑艺术字(10分钟)三、实践操作(12分钟)按照学案要求让生自行实践四、介绍经验(3分钟)五、动手试试(4分钟):师演示用Word事先编辑好的两份小报(一份有艺术字,另一份无艺术字)请同学们欣赏,欣赏完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份小报在视觉上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为什么?(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有一种自己想试一试的欲望),此时教师点明本节课的课题。1、师让生自己试着去按照学案上的方法插入艺术字(艺术字的内容为学生自己的姓名);师巡视观看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2、让个别学生演示其他插入艺术字的方法;3、让生按照学生自行探索的方法去操作。1、引发学生思考:对于插好的艺术字如何进行修饰美化?(主要是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学习)。让学生去探究其艺术字工具上的奥秘。2、可让个别学生演示其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并向全班同学作以推广。师宣读游戏的规则(全班同学分四组,从南向北分别为第一组,第二,三,四。最先完成制作好的小组,方为冠军。先完成的同学可以下位指导本小组的同学。时间限定为十二分钟,比赛现在开始)。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归纳。请冠军队派代表,介绍其先进的方法。请同学们试一试“如何让观看思考、讨论回答生对照学案操作、思考、探索生演示、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不同操作见解学生回顾操作生自主探究其方法演示、观看并发表不同见解生实践操作,互帮互助演示介绍、观看、听(方法:选定师给好的标题,单击插入艺术字按钮,省去自己录入标题字)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通过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制作的流程,自己尝试解决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操作,体现制作的过程与情趣让学生去学习借鉴六、作品展评(8分钟)教师演示做好了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给予评价。这些艺术字在小报整体结构上搭配、协调、美吗?为什么?出示艺术字在完整小报中的整体效果。演示介绍、观看、听让学生去学习借鉴七、小结本课(1分钟)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哪些地方学的不是太理想,或是操作不太熟练的地方。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方法八、课后拓展(2分钟)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以下主题相关的素材:“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未来的明天”或自定主题,下节课我们编一份属于自己的小报。学生实践巩固学习成果板书设计插入艺术字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范例展示,学习新知;上机操作,探索新知;完成作品,展评作品;共同小结,鼓励创新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集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堂使学生熟练掌握所教授的内容,完美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因此更显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无比威力。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学生要熟练掌握电子教室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师生互动教学的方法。教师不要频繁地切换教师机和学生机(2)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把握教学进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以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随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课堂评价。(4)合理安排时间,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和学生活动时间分别占用为1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