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突破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梳理地理要素:大气、①、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②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水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特点:主要依赖于③作用平衡功能定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④和⑤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表现)光合物质能量统一方法指导1.实例法图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和使用矿物燃料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为例。2.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不同表现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图示洋流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生物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天气气候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成因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表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强化专练1.(2008·上海地理)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羊八井地热温度取决于地球内能的释放,其高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无关;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山地水分条件变差,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故选项D是正确的。D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梳理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⑦位置和⑧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⑨和⑩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和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更替,受影响,以为基础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纬度海陆热量水分植被横穿大陆的自然带:带、带、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其基础是的变化表现:从沿海向内陆为带、带、带,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热带雨林针叶林苔原水分森林草原荒漠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差异很大而形成的垂直地域分异表现:山麓与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热水平带完整学法指导列表解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布概念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按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上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出现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分布规律比较项目成因受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即以热量为基础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即以水分条件为主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以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图示延伸方向大致沿纬线(东西)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延伸大致沿经线(南北)或纬度变化的方向延伸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延伸更替方向大致沿经线(南北)或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大致沿纬线(东西)或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从山麓到山顶沿垂直方向更替自然带的分布不呈带状分布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显著的地区典例非洲沿东经20度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等强化专练2.下图是“某山地1月、7月、年平均气温与海拔高度关系图”。仅从气温角度考虑,该山地自然带的基带可能为(双选)()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解析该地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可判断出该山地位于北半球。相同海拔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从年平均气温和1月气温看,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山基带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AC考向调研考向一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例1】(2009·北京文综)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解析认真读图,明确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降水在山腰地带最多,这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山麓地带气温下降幅度小,水汽不能大量凝结,因而降水相对较少,而到山顶地带水汽含量已较少,降水量也减少。垂直变化最大的山地是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①山麓地带降水量在200mm以下,应为温带荒漠带,山地③山麓地带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C(2)B借题发挥在解答有关坐标图的题目时,最关键的是能够根据纵、横坐标的信息,结合图中的曲线,搞清楚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一个要素是如何根据另一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再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预测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及启示。第(1)题,“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子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出现的。第(2)题,“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答案(1)A(2)B(3)D考向二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例2】(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又包括以热量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非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和洋流等。第(1)题,从图中看出,沿0°经线变化的农业带呈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即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第(2)题,甲地区为著名棉花带,同纬度的其他区域为热带荒漠带,原因是甲地区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即水源条件成为决定性影响因素。答案(1)B(2)C思维拓展高低纬度地区与中纬度地区地域分异产生重大差别的原因(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预测2】下图是“某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里斯本—达喀尔)”。据此回答(1)~(2)题。(1)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2)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暖流的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该题组以汽车拉力线路为背景,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区域特征。第(1)题,拉力赛出发点位于里斯本,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途中经过北非的盖勒敏地区(20°~30°N的大陆西部地区),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终点站位于达喀尔(10°~20°N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盖勒敏地区位于北非西海岸地带,该地区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该洋流对沿途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易凝结,因而该海域常有大雾。答案(1)C(2)A对点训练题组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1~2题。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A.温带,35°N~45°NB.热带,5°N~15°NC.寒带,35°N~55°ND.亚热带,25°N~35°N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材料可以知道,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带,纬度位置在25°N~35°N之间。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使得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答案1.D2.D题组二: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3~4题。3.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异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B.①和④自然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