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一)病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18~22℃,相对湿度55~65%。经常开窗通风自然净化,室内每周紫外线消毒两次。(二)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减少探视,勿乱串病室,避免交叉感染。(三)发热时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儿多饮水。(四)常规每日两次测体温,脉搏,呼吸并详细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密切观察面色有无紫绀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如发生呼衰先兆,应及时处理,出现紫绀及时吸氧。(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者给予祛痰药物和雾化吸入,雾化常规用药;糜蛋白酶5毫克,庆大霉素1万单位,生理盐水3毫升,雾化后拍背,以助于痰液排出。(六)及时留取痰标本及咽拭子培养,按医嘱及时应用抗菌素。(七)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指导,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二、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小儿常见病之一,9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有头痛、畏寒、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一)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发热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经常变换体位,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床下活动。(三)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注意多饮水。(四)进行呼吸道隔离,年长儿要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五)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以及精神状态。有无恶心、呕吐、烦躁等某些传染病的先兆症状。(六)高热病儿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以免加重病情,无效者可适量给予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避免出现惊厥。(七)鼻塞者可用小儿呋嘛液滴鼻,及时清除鼻内部分泌物,以免影响呼吸.(八)做好卫生宣教,多晒太阳,增强呼吸道的抗病力,婴幼儿不宜到公共场所。三、肺炎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冬春季或气温骤变时。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极少数可为霉菌感染。按X线表现及病理学分类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鼻翼煽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等,全身症状可有精神不振,烦躁,食欲减退,呕吐,腹泻,重症可导致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脓、气胸等并发症。(一)执行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居住呼吸系统疾病病室。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单居一室,执行呼吸道隔离,一切用物需经消毒处理。(三)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发热时多饮水,随时测体温。(四)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给婴幼儿喂奶时抬高头部或抱起喂奶,防止呛咳,吃奶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者,可稍停片刻,立即吸氧,待紫绀缓解后再喂,无力吸吮者,可用小匙或滴管喂养。(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点头样呼吸、双吸气、呼吸暂停等,表示呼吸衰竭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给予正压给氧,吸痰,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根据适宜症应用高频呼吸机或人工呼吸机。(六)出现呼吸极度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等心力衰竭症状,应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七)喘憋重者,常因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深浅度以及呼吸节律的改变,有无皮肤潮红,肌肉震颤等,及时抽血查血气,了解病情及时处理。(八)观察有无出血点淤斑,呕血,便血等症状,注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并注意有无腹胀,腹胀严重时,可行肛管排气。(九)如病儿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提示可能发生中毒性脑病,应及时备好止惊剂及脱水剂。(十)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雾化,勤翻身拍背。轻度、中度缺氧可采用间断吸氧即可,重度缺氧应持续吸氧。(十一)根据医嘱按时准确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停药。(十二)注意输液速度,根据病情严格要求,一般按1~2滴/分/公斤范围调节。(十三)肺炎迁延不愈,可配合理疗,如超短波,场效应等。(十四)出院后应加强锻炼,多做户外活动,预防感冒,增加抗病能力。四、肺脓肿肺脓肿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常有空洞形成。肺脓肿是临床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咯大量脓痰。(一)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卧床休息,病情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三)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并增加餐次,增强体质。(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者应按高热护理常规。注意病儿的呼吸情况,若有呼吸困难、紫绀,大咯血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五)保持排痰通畅,根据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引流,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气管镜吸痰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按医嘱及时给祛痰及支气管扩张药。(六)准确记录痰量,及时留取痰标本,并注意观察痰的性质、颜色、气味和静置后是否分层,若有血痰或铁锈色痰,应及时报告医师。(七)需胸腔穿刺抽脓者,应备好闭式引流装置,做好术后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每日引流液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八)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如一般细菌性肺脓肿,应用大剂量抗菌素,应注意有无皮疹,出血,粒细胞减少等症状。(九)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清除口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五、气胸胸膜腔内有气体积存称为气胸。气胸常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胸部创伤,手术,针刺治疗误伤胸膜造成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或胸壁及壁层胸膜被穿透,空气逸入胸膜腔,使胸腔内压力增加,(负压减少变成正压)压缩肺脏,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发病慢、积气量少,临床可无明显症状,发病急、气量大病人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及患侧胸闷或胸痛。严重者可有高度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等。(一)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二)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三)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四)发现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紫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立即给大流量鼻导管吸氧。(五)备好急救物品,如人工气胸器,吸引器,闭式引流装置,小手术包、橡皮导尿管(前端剪成鸭嘴状开口,管旁剪一侧孔)(六)协助医师施行胸腔抽气或胸腔插管水封瓶引流术。术后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水封瓶每日更换消毒一次。移动病儿或移动水封瓶时,水封瓶应注意勿高于病儿。更换水封瓶时应用止血钳将引流管夹住,防止空气及液体进入病儿胸腔加重病情。(七)需紧急抢救时如无专用设备,可用50~100毫升空针连接大号针头直接抽气。(八)按医嘱及时应用镇咳及镇静药,避免因咳嗽使气胸加重,影响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缓泻剂。第二节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对有呕吐病人应取头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三)饮食: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保证足够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加强饮食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剧烈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或梗阻病人应酌情限制饮食或禁食,以静脉补液供给热量及水分,时间长短视病情,禁食结束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病情反复时应重新禁食。(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呕吐病儿应注意呕吐次数、量和性质,有腹痛者应注意观察其疼痛部位、性质及查体的阳性体征。对腹泻病儿应注意次数、量、形状,并做好记录。还应注意有无便秘、便血及脱水酸中毒症状,对不陪床病儿,更应细心观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五)皮肤护理:由于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皮肤干燥,弹性差,易出现瘙痒等不适感觉。如大便次数多,应预防臀炎及泌尿系感染。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局部可涂油膏保护皮肤。对营养不良的病儿应预防褥疮的发生。(六)口腔护理:由于呕吐、腹泻、营养缺乏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易发生口腔炎,故应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溃疡涂以思密达,鹅口疮涂以制霉菌素,每日34次。(七)静脉输液时,应按医嘱要求补液,熟练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并密切观察脱水症状有无改善。(八)注意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的关口。二、婴幼儿腹泻婴幼儿时期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机能低下,胃肠道耐受及适应能力差。如喂养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极易引起腹泻。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肠道病毒多见。临床有发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严重腹泻,大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达20∽30次,频繁呕吐,每日可达10次以上等表现。由于吐泻严重,而使大量体液丢失,如摄入量不足,很快出现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一系列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一)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二)肠道感染性腹泻,应做好消化道隔离(床边隔离)。(三)卧床休息,尽量使病儿安静,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四)饮食疗法,最好哺母乳,无母乳者可用稀释牛奶(用水或米汤稀释)1、轻者禁食8∽12小时,吐泻严重者,可禁食12∽24小时。轻者可少量多次口服补液,严重者立即静脉输液。2、哺母乳者,禁食后第一天哺乳5分钟,奶前喂糖水30∽60毫升;第二天哺乳10分钟,奶前喂糖水30∽60毫升;第三天可不限时间。3、喂牛奶者,禁食后第一天供热卡10∽20千卡/公斤/日,以后每日增加20∽30千卡,第4∽5天加至110千卡/公斤/日,可有米汤、稀释牛奶或酸牛奶开始,由少到多,由稀到浓。根据病情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以免因饥饿造成营养不良。(五)注意观察大小便次数、量、性质的改变,并详细记录,以供补液参考。(六)如有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表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脱水的表现:口渴,口唇及粘膜干燥,重者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或消失,尿少或无尿。2、酸中毒的表现:口唇樱红,口周发绀,呼吸深快,精神萎靡,血PH及CO2CP下降等。3、低血钾的表现:全身乏力、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减低、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减低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T段下移。(七)液体疗法,原则上第一天补充积累丢失量,继续丢失量及生理需要量。低渗性脱水者,给等张或2/3张液,等渗脱水者给1/2∽1/4张液,高渗脱水者,给1/2∽1/8张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原则执行。输液速度第一小时快速滴入10毫升/公斤液体,然后全日总量的1/2在8小时内输完,余下的1/2在16小时内输完。(八)脱水严重者,两眼不能闭合,尤其意识障碍时,易发生角膜炎并可伴有顽固性溃疡,故需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以红霉素眼膏或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并覆盖凡士林油沙布。(九)腹胀病儿可肛管排气,腹部热敷或按摩,严重者可行胃肠减压。(十)注意口腔护理,避免鹅口疮的发生。(十一)注意臀部护理,每次大便后冲洗涂油,以防臀红。(十二)入院后连续大便培养三次,每次在大便不同区域分别取标本。(十三)准确记录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为精确计算尿及粪便丢失水分,可选用一次性尿布,用前先称好重量,便后再称其重量,可测得比较准确的丢失液量。(十四)对恢复期病儿要注意增加营养,给易消化食物。避免受凉,减少感染机会。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护理:鼠伤寒沙门氏菌属肠炎,自然疫源广泛。传染性较强,易引起流行。其主要症状为发病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大便每日数十次,大便形状初为绿色稀水便,或粘液及胶冻样便,时而呈血样便,表现形式多样,病人可迅速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表现。故应积极治疗,加强护理,防止流行。除按婴幼儿腹泻护理外,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一)床边应设置消毒盆,盆内盛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冬季每日更换一次,夏季每日更换两次,设消毒桶,桶内盛1500-20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被大便污染的尿布可放在桶内浸泡半小时。(二)接触病儿前后应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泡手35分钟,病儿的排泄物均应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后方可倒掉。(三)